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新车布局和技术突破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核心动态如下:
一、2025 年小米新车核心车型
1. 小米 SU7 Ultra:性能标杆与智驾突破
- 定位与售价: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市,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 81.49 万元。作为小米汽车的性能旗舰,SU7 Ultra 以 “原厂赛道级” 定位挑战全球电动车性能极限。
- 技术亮点:
- 动力系统:搭载三电机(V8s×2 + V6s×1),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最高车速 350km/h,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赛道专用电池,CLTC 续航 630 公里,支持 5.2C 超快充。
- 赛道化设计:碳纤维车身套件(17 处覆盖)、碳陶瓷制动盘(前 430mm / 后 410mm)、倍耐力 P ZERO 5 赛道轮胎,提供 2145kg 下压力,原厂支持赛道模式。
- 智能驾驶:首发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及停车场,支持 “车位到车位” 无缝衔接,需用户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后解锁。
- 市场表现:上市 3 天锁单突破 1.9 万辆,成为小米汽车高端化的关键里程碑。
2. 小米 MX11:首款 SUV 车型
- 定位与售价:2025 年年初上市,定位纯电轿跑 SUV,起售价预计 25 万元以内,对标特斯拉 Model Y。
- 技术配置:
- 设计:溜背式车身、蚌壳式前机舱盖、激光雷达(车顶)、黄色制动卡钳,轴距 3000mm,空间优于 SU7。
- 动力:单电机后驱(220kW)与双电机四驱(495kW)可选,续航预计 700-800 公里(CLTC),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 / 三元锂电池。
- 智能座舱:16.1 英寸中控屏 + 7.1 英寸仪表盘,骁龙 8295 芯片,支持小米生态链设备互联。
- 市场策略:填补小米在 SUV 市场的空白,目标年销量 10 万辆,与 SU7 形成轿车 + SUV 双线布局。
二、技术突破与供应链布局
1. 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 技术架构:基于 BEV+Transformer 大模型,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算力达 11.45 EFLOPS,训练数据超 1000 万 Clips。
- 功能覆盖:
- 城市 NOA:支持无图城市道路通行,可应对复杂路况(如城中村、无标线道路),测试中接管率低于特斯拉 FSD。
- 全场景泊车:自动学习停车场路线,支持跨楼层泊车、极窄车位泊入。
- 用户门槛:需完成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含 ACC/LCC/ 高速 NOA),并通过在线考试解锁高阶功能。
2. 电池与供应链
- 电池技术:
- 宁德时代合作:SU7 Ultra 搭载麒麟 Ⅱ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2%,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 固态电池预研:小米已突破 1000Wh/L 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技术,预计 2027 年量产,目标续航 1200 公里。
- 供应链协同:
- 电芯工厂:与宁德时代、北汽蓝谷共建北京电芯工厂,年产能 30GWh,保障电池供应。
- 轻量化技术:泰坦合金 + 9100T 压铸工艺,车身减重 15%,扭转刚度提升 20%。
三、产能与市场策略
1. 产能规划
- 工厂建设:北京亦庄工厂一期产能 15 万辆 / 年,二期 2025 年 6 月竣工,总产能达 30 万辆 / 年,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
- 供应链管理:通过投资瑞隆科技(电池回收)、云山动力(大圆柱电池)等企业,强化垂直整合能力。
2. 市场策略
- 国内市场:
- 价格分层:SU7 系列覆盖 21.59 万 - 52.99 万元,MX11 主打 25 万元以下市场,形成 “走量 + 高端” 组合。
- 政策红利:2025 年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2 万元,叠加地方补贴(如海南新能源下乡),刺激销量增长。
- 海外布局:
- 出海计划:2027 年为出海元年,欧洲市场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波兰 KD 工厂规划中。
- 技术适配:针对欧洲 WLTP 标准优化续航,推出付费解锁城市 NOA 功能(年费 599 欧元)。
四、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1. 销量数据
- SU7 系列: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3 月单月交付 29,244 辆,位列纯电动车销量第五,超越特斯拉 Model 3。
- SU7 Ultra:上市 3 天锁单 1.9 万辆,展现高端市场潜力。
2. 竞争对手
- 国内:比亚迪汉 L EV(21.98 万 - 27.98 万元)、极氪 001(25.9 万 - 32.9 万元)、智界 S7(24.98 万 - 34.98 万元)。
- 国际:特斯拉 Model 3/Y、保时捷 Taycan(SU7 Ultra 对标)。
3. 核心优势
- 生态协同:小米手机、智能家居与汽车深度互联,如车辆靠近住宅自动激活回家模式。
- 性价比:SU7 Max(29.99 万元)标配 800V 高压平台、激光雷达,配置优于同价位竞品。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
1. 现存挑战
- 产能压力:SU7 订单积压超 15 万辆,需加速二期工厂投产。
- 智驾成熟度:Xiaomi HAD 虽领先国内,但算力(11.45 EFLOPS)和数据量(1000 万 Clips)仍落后于特斯拉 FSD(100 EFLOPS、1 亿 Clips)。
- 海外合规:欧洲市场需适配严苛排放与数据隐私法规,售后网络建设待完善。
2. 未来计划
- 技术迭代:2025 年下半年推出 SU7 赛道版,挑战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
- 产品线扩展:2026 年推出代号 “YU7” 的中大型 SUV,定位家庭用户。
- 全球化:2027 年进入欧洲、东南亚市场,复制 “印度手机模式”。
总结
2025 年是小米汽车从 “单品爆款” 向 “全场景生态” 转型的关键年。SU7 Ultra 与 MX11 的推出,标志着小米在性能、智能驾驶、市场覆盖上的全面突破。尽管面临产能与技术挑战,但凭借供应链整合能力、生态协同优势及政策红利,小米有望在 2025 年冲击 35 万辆交付目标,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