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与 2025 年的市场表现,展现了其从跨界造车到行业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以下从时间线、产品矩阵、市场表现及未来战略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时间线梳理:从 2023 年上市到 2025 年的关键节点
- 2023 年 12 月 28 日:小米首款车型 SU7 正式发布,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搭载小米超级电机 V6s、碳化硅高压系统及 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CLTC 续航最高达 830 公里。
- 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上市,售价 21.59 万元起,上市 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创下新势力车型预售纪录。
- 2024 年 4 月 3 日:小米 SU7 首批交付仪式举行,全国 28 城同步开启交付。截至 2024 年底,SU7 系列累计交付 13.68 万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 2025 年 2 月 27 日:旗舰车型 SU7 Ultra 上市,售价 52.99 万元,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7 秒,成为全球加速最快的量产四门轿车之一。
-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验收完成,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支撑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SU7 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连续 5 个月交付超 2 万辆。
二、产品矩阵:双车战略与技术突破
- SU7 系列:
- 标准版:21.59 万元,CLTC 续航 700 公里,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 Pro 版:24.59 万元,续航 830 公里,支持高阶智驾功能。
- Max 版:29.99 万元,四驱超长续航,配备三元锂电池。
- Ultra 版:52.99 万元,性能旗舰,主打赛道级驾驶体验,上市 3 天订单破 1.2 万台。
- YU7(中大型纯电 SUV):
- 原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因零件 EWO 更改及供应链问题推迟至下半年,预计售价 30 万 - 40 万元,续航最高 820 公里,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508kW)。
- 技术亮点:
- 智能驾驶: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算法,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支持城市 NOA(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
- 三电系统: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能耗降低 15%;4680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2%,适配欧洲 WLTP 标准。
三、市场表现:销量攀升与竞争格局
- 销量数据:
- 2024 年:SU7 系列交付 13.68 万辆,营收 328 亿元。
- 2025 年 Q1:SU7 销量 7.58 万辆,位列新能源中大型车销量第五;SU7 Ultra 单周锁单量最高 1.9 万台,占比 25%-30%。
- 目标:2025 年冲击 35 万辆交付,较 2024 年增长 156%。
- 市场份额:
- 在 2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市场,SU7 市占率达 18%,超越小鹏 P7、比亚迪汉等竞品。
- 高端市场表现突出,SU7 Ultra 上市 3 天订单破 1.2 万台,溢价能力显著。
- 竞争挑战:
- 传统车企:比亚迪海豹、特斯拉 Model 3 等持续降价,挤压中低端市场。
- 新势力:小鹏 G9、问界 M5 等加速智能化迭代,争夺高阶智驾用户。
四、未来战略:全球化与生态协同
- 产能扩张:
- 北京亦庄工厂二期 2025 年底投产,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 / 年。
- 与东风云峰合作,利用其 30 万辆闲置产能,2025 年底前投产。
- 全球化布局:
- 欧洲市场:2026 年试水德国、法国,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与 MediaMarkt 合作。
- 东南亚市场:在泰国、印尼合资建厂,规避关税壁垒,主打性价比车型。
- 中东市场:强化电池高温适应性,确保 50℃环境下电池衰减率低于 8%。
- 生态协同:
- 人车家全互联:MIUI Auto 车机系统兼容 Android Automotive 与 CarPlay,支持跨端操作(如手机导航同步至车机)。
- 软件订阅制:在欧洲推行城市 NOA 包年服务(599 欧元),提升单车软件收入。
五、风险与挑战
- 供应链压力:英伟达 Thor 芯片供应不稳定,影响 YU7 量产进度;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推高成本。
- 舆论风险:SU7 此前事故引发的安全性质疑仍需时间化解,YU7 延期可能削弱市场信心。
- 全球化合规:欧盟 GDPR 数据合规成本高,需预留单车 73 欧元法律咨询预算;欧洲 NCAP 碰撞测试需强化车身结构。
总结
小米汽车凭借 “技术平权” 策略与生态链优势,在 2025 年实现销量与品牌力的双重突破。SU7 系列的成功验证了其产品竞争力,而全球化与智能化布局则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然而,供应链管理、品牌高端化及海外合规仍是其面临的核心挑战。若能持续优化产能、加速技术落地,小米有望在 2025 年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并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 “小米模式”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