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2025 年的小米汽车属于国产汽车。以下从企业背景、生产体系、核心技术和政策认证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企业背景:中国科技巨头自主布局
小米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企业,2021 年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成立全资子公司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并由雷军亲自挂帅。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形成北京、武汉双生产基地布局:
- 北京工厂: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于 2025 年中竣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该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 85%。
- 武汉工厂:2025 年启动建设,规划年产能 25 万辆,与北京工厂形成南北协同布局,预计 2026 年投产。
从股权结构看,小米汽车为小米集团 100% 控股,无外资持股,完全由中国资本主导。
二、生产体系:全产业链国产化能力
1. 核心零部件本土化
- 电池系统:标准版搭载比亚迪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Pro/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均为中国企业供应。2025 年推出的 SU7 Ultra 更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支持 16C 超充技术,5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电驱系统: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电机,自研碳化硅高压平台效率提升 3%,适配小米 1500V SiC 芯片。
- 智能座舱:搭载骁龙 8295 芯片,由中芯国际代工生产,本地化率达 100%。
2. 关键技术自主化
- 大压铸工艺:自主设计 9100 吨级压铸机,研发泰坦合金材料,实现后地板一体化压铸,零部件数量从 70 个减少至 1 个,生产效率提升 40%。
- 智能驾驶:Xiaomi Pilot 系统基于自研算法,搭载禾赛激光雷达,本地化数据训练占比超 90%。
- 软件生态:HyperOS 系统深度整合小米 IoT 设备,用户可通过手机、手环等智能终端远程控制车辆。
3. 供应链协同
小米建立了 “核心供应商 + 生态链企业” 双轨制供应链:
- 核心供应商:与宁德时代、博世等头部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确保关键零部件稳定供应。
- 生态链企业:华星光电供应车载屏幕,石头科技参与智能座舱研发,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路协同。
三、政策认证:官方资质与市场定位
- 生产资质:2024 年 7 月,小米汽车正式获得工信部生产资质,尾标由 “北京小米” 变更为 “小米”,生产地址明确为小米自建工厂。
- 税收优惠:小米 SU7 系列连续四批入选《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 市场定位:小米汽车明确以 “中国智造” 为核心竞争力,主打 15-30 万元价格区间,与比亚迪、小鹏等本土品牌直接竞争。
四、行业地位与社会价值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32 万辆,单月交付量稳定在 2 万辆以上,稳居新势力车型销量榜首。其成功不仅体现在市场表现,更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
- 技术输出:小米自研的 800V 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系统已向第三方开放授权,带动产业链整体进步。
- 就业带动:北京工厂直接雇佣员工超 5000 人,武汉工厂投产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 8000 个,间接拉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就业超 10 万人。
结论
小米汽车从企业性质、生产体系到技术研发均深度扎根中国,其产品定位、供应链管理和政策认证完全符合国产汽车标准。2025 年,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小米汽车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其 “国产” 属性不仅是企业战略选择,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