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以SU7 Ultra和YU7两款高端车型为核心,正式吹响了进军豪华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号角。这两款车型不仅承载着小米 “技术破界” 的野心,更试图通过性能、生态、性价比三重维度重新定义百万级豪车标准。
一、旗舰超跑 SU7 Ultra:用赛道基因改写游戏规则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百万级车型,SU7 Ultra 的目标直指保时捷 Taycan Turbo S 和特斯拉 Model S Plaid。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性能封神
- 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前 V6s + 后双 V8s),综合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0-200km/h 加速 5.96 秒,极速突破 350km/h,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等多个赛道的四门量产车圈速记录。
- 配备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93.7kWh),CLTC 续航 630km,支持 5.2C 超快充(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配合赛道级散热系统,可连续两圈极限驾驶不过热。
- 智能底盘颠覆传统
- 采用全主动悬架,每个轮端配备 4.6kW 动力源和双阀 CDC,可实现 “零颠簸、零侧倾、零俯仰”,甚至支持 “反向侧倾” 和 “连续原地起跳”。
- 四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前双电机 + 后双 V8s)支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等极端场景,配合每秒 500 次的扭矩控制,普通用户也能体验赛车级操控。
- 生态互联重构体验
- 搭载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漫游寻位泊车等功能,算力达 11.45EFLOPS,场景数据积累超 1000 万段。
- 车内配备骁龙 8295 芯片和澎湃 OS,实现 “人车家” 2000 + 设备无缝联动,用户可通过手机控制悬架 “跳舞”、自定义驾驶风格。
二、中高端 SUV YU7:科技平权的破局者
YU7 作为小米汽车首款 SUV,瞄准 30-40 万元市场,剑指特斯拉 Model Y 和蔚来 ES6:
- 设计与空间
- 采用轿跑 SUV 造型,长宽高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标配激光雷达和全景天幕,后排空间媲美宝马 5 系。
- 内饰创新配备环形投影屏,可显示速度、导航等信息,配合碳纤维饰板和 Alcantara 材质,兼顾科技感与豪华感。
- 性能与续航
- 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508kW)版本,CLTC 续航分别为 770km 和 760km,电池容量 96.3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
- 四驱版 0-100km/h 加速 4.2 秒,最高车速 253km/h,配备倍耐力 P ZERO 轮胎和碳陶瓷制动盘,100-0km/h 刹停距离 30.8 米。
- 智能配置下放
- 搭载Xiaomi HAD 标准版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NOA 和记忆泊车,算力 508TOPS,传感器包括 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和 1 颗激光雷达。
- 首创48V 全干式线控制动,响应速度提升 40%,续航增加 10km,踏板脚感三级可调,兼顾舒适与运动。
三、技术护城河:从三电到生态的全链路突破
- 电池技术
- CTB 一体化电池:通过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等设计,集成效率提升 24.4%,释放 17mm 车内空间,-20℃低温续航保持率提升 20%。
- 固态电池预研:实验室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L,计划 2026 年量产,将彻底解决续航焦虑。
- 供应链整合
- 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头部供应商深度绑定,自研 V8s 电机转速达 21,000rpm,功率密度行业领先。
- 采用泰坦合金 + 9100t 一体化压铸技术,车身强度提升 30%,减重 150kg。
- 生态协同
- 复用手机供应链经验,通过 “小米智造基金” 投资近百家企业,覆盖电池回收、线控制动等领域,降低采购成本 20%。
- 打通 “米家” 生态,用户可通过 SU7 Ultra 控制家中空调、窗帘,甚至远程启动扫地机器人。
四、市场挑战与未来布局
- 品牌认知攻坚战
- 小米需打破 “性价比” 标签,通过 SU7 Ultra 的赛道战绩(如纽北圈速 6 分 46 秒 874)和用户运营(如车主专属赛道日)重塑高端形象。
- 雷军亲自带队参与 F1 电竞锦标赛,试图通过赛事营销吸引年轻富豪群体。
- 补能网络短板
- 目前小米自建超充站仅 300 座,计划 2025 年扩展至 1000 座,覆盖 95% 高速服务区,但仍落后于蔚来(2300 + 座)和特斯拉(1600 + 座)。
- 与第三方合作接入 30 万 + 公共充电桩,但超快充桩占比不足 5%。
- 全球化野心
- 计划 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首站锁定德国和法国,初期通过小批量测试积累经验,长期目标复制 “手机出海” 模式。
- 针对欧洲市场开发右舵版车型,并适配当地智能驾驶法规(如欧盟 NCAP 2025 新规)。
五、用户画像与行业影响
- 核心用户:30-45 岁男性,传统豪车(BBA、保时捷)增换购群体,注重科技感与个性化,80% 拥有小米生态设备。
- 行业震动: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起售(低于 Model S Plaid 的 81.49 万元),迫使特斯拉、保时捷加速降价,引发百万级市场价格战。
- 技术输出:小米计划向第三方车企授权智能底盘技术,预计 2026 年软件收入占比提升至 15%。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汽车正站在 “性能颠覆者” 与 “生态整合者” 的十字路口。SU7 Ultra 和 YU7 的推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品牌首次在百万级市场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更预示着汽车产业从 “硬件竞赛” 转向 “生态战争”。若小米能在品牌溢价、补能网络、全球化布局上持续突破,或将改写全球豪华电动车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