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正式推出了旗下史上最贵车型 ——小米 SU7 Ultra,其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纽北限量版更是高达 81.49 万元。这款车不仅刷新了小米产品的价格天花板,更以 “性能比肩保时捷、科技紧追特斯拉、豪华媲美 BBA” 的定位,重新定义了国产高端电动车的标准。以下是其核心亮点与市场表现的深度解析:
一、性能与技术:赛道级的硬件配置
- 三电机系统与极致加速
小米 SU7 Ultra 搭载前 V6S 电机 + 后双 V8S 电机的超级三电机布局,综合最大功率达 1138kW,最大马力 1548PS,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 350km/h。这一数据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S Plaid(2.1 秒)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2.2 秒),成为全球最快的四门量产车。其动力核心是小米自研的 V8s 电机,转速高达 27,200rpm,功率密度达 6.78kW/kg,采用碳化硅材质和创新散热设计,可在连续赛道驾驶中保持稳定性能。
- 赛道级底盘与制动系统
为应对极端性能需求,SU7 Ultra 标配碳陶瓷制动盘(前六后四活塞 Akebono 卡钳)、倍耐力 P ZERO 顶级街胎,并可选装 Bilstein EVO T1 绞牙避震(支持 10 段阻尼调节)。车身采用碳纤维车顶、前唇、尾翼等 17 处轻量化设计,配合主动扩散器(0-16 度自适应调节),可提供 285kg 下压力,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
- 电池与补能:超快充与长续航
搭载宁德时代麒麟 Ⅱ 高功率电池包,峰值电压 897V,支持 5.2C 超快充(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CLTC 续航达 630 公里。电池包采用 CTB 一体化技术,厚度仅 120mm,集成效率 77.8%,低温续航衰减减少 30%。
二、智能与豪华:科技与设计的融合
- 智能驾驶与座舱
车机搭载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 Xiaomi HyperOS 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交互、多模态指令和手机生态无缝联动。智驾系统配备 2 颗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和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自动泊车和赛道模式。其自研的 “道路大模型” 可实时优化行驶轨迹,城市 NOA 功能实测激活率达 82.39%。
- 豪华配置与细节设计
内饰采用碳纤维运动方向盘、Alcantara 材质座椅(带赛道刺绣)和专属座舱 UI,取消全景天窗以实现轻量化。用户还可免费选装 15 件碳纤维部件(如后视镜壳、侧裙等),进一步强化赛道属性。值得一提的是,车标采用碳纤维 + 镀金工艺,在金价高位(669 元 / 克)的背景下,单是车标成本就引发热议。
三、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预售与销量:打破高端市场天花板
小米 SU7 Ultra 于 2024 年 10 月开启预售,10 分钟内小订量突破 3680 台,上市 3 天锁单超 1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台销售目标。这一成绩远超同价位的传统豪华车型(如宝马 i7、奔驰 EQS),证明了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号召力。
- 竞争对手与战略意义
其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等车型,但凭借更低价格和更强性能,成为 “性价比最高的百万级性能车”。行业分析认为,SU7 Ultra 的成功标志着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甚至可能重塑 “豪华车” 的定义。
- 技术布局与未来规划
小米正研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和 48V 线控底盘技术,未来车型可实现原地掉头、“太空步” 泊车等功能。此外,小米计划 2025 年交付 35 万辆汽车,并通过整合第三方充电网络(覆盖超 2.9 万个充电桩)完善用户体验。
四、争议与挑战
尽管 SU7 Ultra 表现亮眼,但其高昂的售价和维修成本仍引发争议。例如,碳纤维部件的维修定损可能高达数万元,且保险费用显著高于普通车型。此外,作为新品牌,小米需持续验证产品可靠性,此前 SU7 标准版在湛江事故中因碰撞后起火的问题也提示了安全优化的必要性。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的推出,不仅是小米汽车高端化战略的里程碑,更展现了中国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自信。其以 “性能 + 科技 + 生态” 的三重优势,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的定价壁垒,为消费者提供了 “用百万级性能车的零头价格,享受超跑级体验” 的选择。随着小米在三电、智驾和制造工艺上的持续投入,未来或将进一步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