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小定活动主要围绕旗舰车型SU7 Ultra展开,同时第二款车型YU7的预热已启动,但具体小定政策尚未公布。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SU7 Ultra 小定政策(2025 年 4 月)
1. 限时权益与定金规则
-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 24 时。
- 定金金额:支付5000 元即可锁定权益。
- 核心权益:
- 价值 9 万元的专属福利:包括 15 件碳纤维部件(4.6 万元)、碳纤维尾翼或电动尾翼 + 车漆内饰(1.2 万元)、经典拉花(2000 元)、五年基础保养(4000 元)、终身免费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2.6 万元)。
- 优先交付权:小定用户可享受同城同配置优先排产,预计交付周期为 1-4 周。
2. 市场反应与订单动态
- 热度高涨:SU7 Ultra 上市后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二手市场出现订单转让溢价,转让费普遍在 2 万 - 6 万元,部分稀缺配置甚至高达 9 万元。这反映出产能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
- 交付压力:由于 SU7 Ultra 采用独立生产线,首批交付周期约 1 个月,但订单量远超预期,小米已启动产能优化,2025 年目标销量为 1 万台。
3. 政策风险与注意事项
- 可退规则:定金 7 天内未锁单可退,锁单后不可退。若用户在 4 月 30 日前改配,优先交付权将失效,需重新计算交付周期。
- 价格波动:2025 年 3 月 SU7 系列曾因政策补贴降价,部分用户担忧未提车先降价的风险,导致二手市场订单转让增多。
二、YU7(小米御 7)小定前瞻
1. 车型定位与上市计划
-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对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508kW)版本,CLTC 续航最高 820 公里。
- 上市时间:预计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目前已通过工信部审核,实车图和参数已曝光,但未在上海车展亮相。
2. 小定可能性分析
- 预热阶段:小米已启动 YU7 的宣传,雷军曾试驾并称赞其续航能力(1300 公里补能两次),但尚未公布具体小定时间和权益。
- 参考 SU7 策略:若延续 SU7 的预售模式,YU7 可能在上市前 1-2 个月开启小定,定金金额或为 5000-10000 元,赠送智驾服务、充电桩等权益,并设置优先交付期。
3. 潜在挑战
- 产能压力:小米 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SU7 系列月产能已达 2.5 万台,但 YU7 上市后可能面临供应链瓶颈,小定用户需做好较长交付周期的准备。
- 市场竞争:2025 年中大型纯电 SUV 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 EV 等竞品可能通过降价或升级配置分流需求,小米需在价格和配置上保持竞争力。
三、小米汽车小定策略解析
1. 营销逻辑
- “饥饿营销 + 生态捆绑”:通过限时权益(如终身智驾、碳纤维套件)制造紧迫感,同时依托小米澎湃 OS 系统打通 “人车家” 生态,吸引米粉群体。
- 订单管理:小定可退政策降低用户决策门槛,但锁单后不可退的规则确保订单转化率,避免数据注水。
2. 行业影响
- 重塑预售规则:小米将 “可退大定” 包装为 “小定”,延长犹豫期至 7 天,这一模式被多家车企效仿,引发行业对 “定金” 定义的争议。
- 黄牛套利:订单转让市场的活跃暴露了产能不足问题,小米需加强实名制和订单审核,防止黄牛囤积。
四、用户行动建议
1. 关注官方动态
- 渠道:小米汽车 APP、微信小程序、雷军微博及上海车展(4 月 23 日)可能释放 YU7 的最新信息。
- 时间节点:SU7 Ultra 小定截止 4 月 30 日,YU7 小定预计在 5-6 月启动,建议提前注册账号并绑定支付方式。
2. 理性决策
- 试驾体验:SU7 Ultra 和 SU7 全系可在全国 235 家门店预约试驾,建议优先体验智驾功能和续航表现。
- 风险评估:考虑到产能和交付周期,若急需提车可选择 SU7 现车;若追求新品,需接受 YU7 可能的延迟交付。
3. 权益最大化
- 叠加优惠:4 月购买 SU7 Ultra 可同时享受 9 万元权益和米家 “科技清凉季” 家电折扣,实现 “车 + 家” 生态联动。
- 二手市场:若通过第三方平台转让订单,需核实订单状态(如是否锁单、是否含权益),避免法律纠纷。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小定活动以SU7 Ultra为主,限时权益和优先交付吸引了大量订单,但产能不足导致二手市场溢价。第二款车型YU7的小定尚未启动,需关注 5-6 月的上市前预热。用户需权衡交付周期、价格波动和生态价值,理性参与小定,同时关注小米官方渠道的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