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品牌标志延续了小米集团 2021 年升级后的设计理念,即由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操刀的 “Alive” 生命感设计。这一标志以圆润的 “MI” 字母为核心,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的 “超椭圆” 轮廓,传递出科技与生命形态的融合。在具体车型的应用上,小米汽车根据不同产品定位进行了细节调整:
一、核心标志的设计逻辑与演变
- 基础形态
小米汽车的核心标志沿用了小米集团的 “MI” 字母组合,采用橙黑配色(#FF6700 与 #000000),字母边缘的圆角处理增强了视觉流动性。这一设计与小米手机、生态链产品形成统一品牌认知,符合 “科技生活化” 的品牌战略。
- 材质与工艺升级
- SU7 系列:2024 年上市的首款车型 SU7,前脸采用金属质感的 “MI” 立体车标,尾部则以黑色字体标注 “xiaomi” 及 “北京小米”(2024 年 7 月独立造车资质获批后改为 “小米”)。
- SU7 Ultra:2025 年推出的高性能版本,车标升级为 24K 金碳纤维材质,配合车身碳纤维套件,强化高端定位。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质感,还通过轻量化材料呼应了性能导向的产品定位。
- 细节调整
部分车型(如 SU7 申报版本)提供尾部 “XIAOMI” 黑化标识选项,字体缩小以保持简洁,同时可选碳纤维外后视镜等配件,进一步细化用户个性化需求。
二、2025 年新车型的标志应用
- 小米 YU7(御 7)
作为 2025 年 6 月上市的纯电 SUV,YU7 的前脸延续 “MI” 车标,但采用更具张力的线条设计 —— 以车标为中心,线条向外辐射延伸,配合隆起的机舱盖,营造运动感。尾部标识为 “YU7” 字样,字体风格与 SU7 一致,但未采用 “小米” 字样,可能因商标抢注问题调整(如后续可能加入 “XIAOMI” 前缀)。
- 昆仑增程 SUV(预计 2026 年上市)
谍照显示,该车前脸仍使用 “MI” 车标,但尾部设计尚未完全曝光。有推测认为,尾部可能采用 “昆仑” 字样或独立图形标识,以区别于轿车产品线。此外,车顶激光雷达和方正车身线条暗示其家庭用户定位,车标材质可能回归普通金属,以平衡成本与实用性。
三、品牌标志的战略意义
- 统一与分化的平衡
小米汽车在保持 “MI” 核心标识的同时,通过材质、颜色和细节设计区分不同车型定位:SU7 系列强调科技与性能,YU7 主打运动化,昆仑 SUV 则侧重家庭实用性。这种策略既维护了品牌统一性,又满足了细分市场需求。
- 商标布局与风险应对
针对 “YU7”“昆仑” 等商标被抢注的问题,小米已申请 “XIAOMI YU7”“XIAOMI 昆仑” 等商标,并在车标设计中预留调整空间(如加入品牌前缀)。这一策略避免了法律风险,同时保持了设计灵活性。
- 用户行为与标志认知
部分 SU7 车主因历史原因(早期尾标为 “北京小米”)自行抠除标识,但官方尾标已统一为 “小米”。这一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独立性的关注,也促使小米在后续车型中强化标志的品牌辨识度。
四、未来可能的演变方向
- 电动化与智能化符号
随着技术迭代,小米汽车可能在车标中融入动态灯光或触控交互功能,例如 SU7 Ultra 的碳纤维车标已采用哑光质感,未来或加入发光元素以增强夜间识别度。
- 子品牌或高端线独立标识
若小米推出高端子品牌(如传闻中的 “小米 Hyper”),可能采用全新标志,类似雷克萨斯与丰田的关系,但短期内仍将以 “MI” 为核心。
- 可持续材料应用
出于环保考量,小米可能在车标中使用可回收金属或生物基材料,例如 SU7 Ultra 的碳纤维车标已体现轻量化趋势,未来或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标志设计以 “MI” 为核心,通过材质、工艺和细节调整实现产品差异化,同时应对商标风险和用户需求。这一策略既延续了小米集团的品牌资产,又为汽车业务的独立发展预留了空间。随着产品线扩展,标志的形态与功能可能进一步创新,但 “Alive” 设计理念仍将是其核心价值的视觉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