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部分电车车主或从业者可能存在 “看不起” BBA 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 技术层面
- 动力系统落后:BBA 一些早期电车采用 “油改电” 方案,如宝马部分车型用碳刷电机,与主流永磁同步电机相比,技术较为落后,存在空间利用不合理、续航提升困难等问题。
- 智能配置不足: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方面,BBA 电车发展滞后。其车机系统界面反应迟缓,导航等功能不够智能,一些车型甚至连基本的高阶智驾都没有,而国产新势力电车在这方面普遍表现出色,L3 级自动驾驶逐渐成标配,智能座舱流畅且功能丰富。
- 配置与品质层面
- 配置不够丰富:30 - 40 万级别的国产电车基本标配空气悬架、双腔减震、四驱、激光雷达等,而 BBA 电车很多连前排座椅通风都没有,方向盘加热、四驱系统还需选装,用料塑料感强,车内 “燃油车味道” 浓厚,豪华感不足。
- 品质问题突出:BBA 电车出现过一些质量问题,如奔驰 EQC 的烧电机事故、宝马 iX 系列的传动系统故障和车机黑屏问题等,影响了消费者对其品质的信任。
- 价格与市场层面
- 性价比不高:BBA 电车价格普遍较高,降价后销量提升也不明显,优惠后的价格与同级别国产电车相比,性价比劣势凸显。
- 市场表现不佳: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已突破一千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 65%。BBA 电车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占比较小,销量惨淡,与国产新势力品牌相比,市场表现相形见绌。
不过,BBA 也在积极转型和投入,如奔驰组建新团队研发智驾,宝马推出新的智能座舱技术,奥迪与华为合作搭载智驾系统等,未来在电车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