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毛利高可能有以下原因:
- 成本降低
- 规模化效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规模化优势逐步彰显。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超 1000 万辆,多个月份渗透率超过 50%,总体成本下降成为必然趋势。
- 产业链成熟: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基本健全,特别是锂原料、动力电池、芯片等价格趋于稳定,有利于新能源车企继续降本。
- 技术进步:从 2010 年到 2021 年,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了 79%,从 1000 多美元 / 千瓦时下降到 2021 年底只有 209 美元 / 千瓦时,2030 年动力电池成本可能会下降到 70 美元 / 千瓦时。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以每年 5%-7% 的速度增长。
- 车企自身努力:车企通过零部件自研、平台化、创新技术等方式控制成本,如零跑汽车实现了不同车型的零部件共享,还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率或亏损车型的产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 售价提升或保持稳定
- 智能化提升产品价值:基础智能化进入全面覆盖阶段,2025 年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或将接近 65%;AI 技术应用于车企 “研、产、供、销、服” 全流程,提升产品科技属性和娱乐属性,可支撑产品价格。如奇瑞汽车自研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能让纯电动汽车的 CLTC 纯电续驶里程突破 1500 公里,技术提升可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维持或提升售价。
- 消费需求增长:政策利好不断,如 2024 年的以旧换新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注入动力,2025 年政策继续加力。同时,“00 后” 开始逐渐进入职场,购车人口基础增加,市场需求旺盛,利于维持价格稳定或推动价格上涨。
- 市场竞争格局优化
- 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在新能源车 “油电同价” 的冲击下,燃油车利润越来越少,物流车领域电车优势明显,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电车蚕食,为电车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 行业发展初期的高利润特征:电车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具有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享受较高的利润。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竞争加剧,利润可能会逐渐回归合理水平,但在 2025 年,部分企业仍能凭借自身优势保持较高的毛利。
- 海外市场拓展:新能源车企积极 “出海”,如零跑与 Stellantis 合作进入欧洲市场,欧洲门店数量计划增长;小鹏汽车未来 10 年海外市场销量目标占总销量一半。海外市场需求增长,为企业盈利提供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促进毛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