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冬天电车在东北一般不会冻坏,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使用,具体如下:
电池方面
- 续航里程缩短:低温会使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活性减弱,导致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降低,续航里程大幅缩减。例如,原本 400 公里的续航可能降至 200 公里左右。不同类型的电池受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如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衰减通常比三元锂电池更明显。
- 充电速度变慢:低温环境下,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可能会下降,充电时间延长。快充桩在零下 20 度时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反复跳枪或功率暴跌的情况,就像 “夏天充电像吃火锅,呲溜呲溜就满血;冬天充电像嗦冰棍,半天嗦不出个响儿”。
- 电池寿命受损: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减少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正常情况下电池可以使用 8 年,但在东北地区的低温环境下,电池更换的时间可能会提前。
车辆零部件方面
- 隐藏式门把手故障:许多纯电动车采用的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下容易冻住,无法正常弹出,故障率较高,车主可能需要用开水浇化等方式处理,但这可能会导致电路短路等问题。
- 车身结冰:冬季电车在户外停放时,车身容易结冰,这不仅影响驾驶者的视线,还可能对车辆的关键机械部位如轮胎、转向和制动系统构成安全隐患。
- 全景天幕结霜:全景天幕可能会出现结霜现象,导致车内温度难以提升,影响驾乘体验,例如哈尔滨车主可能会遇到头顶结冰霜,即使暖风开到最大仍感觉冻僵的情况。
- 激光雷达失效:装有激光雷达的电车,在雪后可能会出现激光雷达失效率升高的问题,使自动驾驶功能受到影响,比如出现把清雪车当白云,加速撞上的情况。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电车都配备了一些应对低温的技术和装置,如电池热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温对电池的影响。如果做好以下防护措施,也能减少电车在东北冬季受影响的程度:尽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充电,如地下停车场或封闭式车库;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车辆,建议将车辆存放在室内;选择带有电池预热、热泵空调、底盘防锈等功能的车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