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氢电车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原因如下:
- 成本高昂
- 车辆制造成本高:氢燃料电池系统作为氢电车的核心部件,其制造工艺复杂,对技术要求极高。从材料选择、精密加工到系统集成,每个环节都需要高精尖技术支持和严格质量控制,这使得氢电车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其售价昂贵,在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 使用成本高:氢气的制取、储存和运输成本高昂。目前氢气主要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成本较高且不环保,而绿色氢源(如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生产效率低、成本控制难以及规模化生产困难等问题。此外,加氢站建设投资巨大,这也使得氢气的零售价格较高,增加了氢电车的使用成本。
- 基础设施不完善
- 加氢站数量少: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中国石化作为国内在氢能领域布局的重要企业,其加氢站数量到 2024 年 6 月底只有 131 个,离 2025 年底增加到 1000 个的目标差距较大,中国石油截至 6 月底的加氢站数量为 22 个,加氢站建设速度缓慢。加氢站数量稀少且分布不均,极大地限制了氢电车的行驶范围和使用便利性。
- 建设难度大:加氢站的建设涉及复杂的选址、审批、建设和运营流程。选址要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审批需经过政府多个部门的严格审核;建设和运营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支持,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加氢站建设进度滞后。
- 技术有待突破
- 氢源供应不稳定:当前氢气制取主要依赖化石能源,不符合氢电车绿色、环保的理念。而绿色氢源生产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同时氢气储存和运输困难,需要特殊设备,增加了成本和技术难度。
- 存在安全风险:氢气是极易燃气体,燃点低,与空气混合后可燃范围广,在严重碰撞等情况下,氢电车安全隐患较大,这给其推广带来挑战。
- 行业标准缺失: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厂家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购车选择的难度和成本,还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使氢电车的维修和保养变得复杂和昂贵。
- 市场接受度低
- 消费者认知不足:消费者对氢电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其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疑虑,加上氢电车的售价较高,使得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车或电动汽车。
- 应用场景有限:在 2023 年销售的燃料电池车中,一半以上为拖车或卡车,近 20% 是公交车。已实现低成本的纯电动汽车更适合作为乘用车和小型卡车,适合长途行驶的燃料电池车只能寄希望于大型卡车,氢电车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限制了其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