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大学生校园电车的安全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整体安全性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管理措施逐步完善
- 通行权限管理严格:许多高校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入校权限管理,只有通过申请审核并进行信息登记、悬挂校园通行标识牌的车辆才可入校,无入校权限的电动自行车不允许进入校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校园内电车的数量和混乱程度。
- 行驶规范明确: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电动自行车行驶规范,如限定校园内行驶时速不得超过 20 公里,特殊路段限速依照相关办法执行;要求沿路靠右行驶,转弯提前减速,严禁横穿猛拐、双手离把等危险行为;通过人行横道或交叉路口时应减速慢行,让行人先行;遇到人员密集通行或通过天桥等特殊路段时应下车推行;同时规定校内驾驶电动自行车不得载人,并根据法律法规佩戴符合标准的头盔。
- 违规行为处理严格:对于违反交通安全和秩序规范的行为,学校会根据情节轻重对登记车主和驾驶人进行批评教育、要求纠正违规行为、签署交通安全承诺书、公开通报、暂停或取消入校权限等处理,从而约束师生的驾驶行为。
仍存在的安全隐患
- 车辆数量多且增长快:电动车因其高效、轻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大学校园里非常受欢迎,导致校园内电动车数量众多且增长迅猛。例如,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某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注册电动车已超 1.4 万辆;一所部属高校校内电动车数量在 2020 年之前为六七千辆,到 2024 年已接近 3 万辆。如此庞大的数量给校园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 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学生骑行电动自行车时不专心,存在急转弯、任意变道、超速、单手骑车、边骑车边看手机等行为,对事故的预见和规避能力不足,导致校园内的剐蹭、摔伤等事故时有发生。而且在上课高峰时段,学生着急赶去上课,多数来不及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甚至索性将其停在校园主干道上,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
- 配套设施不完善或不足: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对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部分高校的配套设施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一些校园内充电桩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在充电时可能会出现私拉乱接电线、“飞线” 充电等违规行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同时,停车位规划不合理或数量不够,使得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占用过道、消防通道等,不仅影响校园环境,也对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总体而言,2025 年大学生校园电车的安全性在学校的重视和管理下有所提高,但由于车辆数量、学生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学生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