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仍然有技术门槛,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 电池技术:
- 续航里程: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要实现长续航且兼顾成本、安全性与电池寿命并非易事。例如,2025 年增程车纯电续航超 400km 的技术才逐渐普及,而这需要电池供应商在电池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
- 充电速度:800V 高压体系和 5C 电池等技术可实现增程车 1 秒充电 1 公里的速度,但并非所有电车都能采用此类技术,普及高功率快充技术需要解决电池管理系统、充电设施兼容性等一系列问题。
- 电池安全:确保电池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是关键技术挑战,如防止过热、起火、爆炸等事故。智能电池通过先进传感内植和自修复、防护材料的主动调控,实现电池安全风险可知可抑,但相关技术仍在不断完善中。
- 动力系统技术:
- 电机性能:高性能电机的研发需要掌握先进的电磁设计、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例如,30 万元以上车型普及三电机,需要解决电机之间的协同控制问题,以实现更高效的动力输出和更好的驾驶性能。
- 动力系统集成:将电机、电池、变速器等部件集成在一起,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和协同工作,需要深厚的工程技术积累和优化能力。
- 智能驾驶技术:
- 算力:智能驾驶需要强大的算力来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和复杂的算法运算。2025 年单颗算力 2000TOPS 的 Thor 芯片才开始装车,此前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分两路,而该芯片量产后,智驾、全液晶仪表盘、前后排的娱乐影音都可以集成到一个架构中,这体现了算力提升及集成化的技术难度。
- 传感器:高精度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感器之间的融合技术,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关键。此外,如何降低传感器成本并提高其可靠性也是重要的技术问题。
- 算法与软件:开发先进的自动驾驶算法和软件,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模块,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数据积累,同时要确保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底盘与车身技术:越来越多的高端车将配备全主动底盘 + 四电机,通过空气悬架、电动防倾杆等实现悬架高低软硬的主动调节,以及开发四电机带来的更多驾驶功能和玩法,这涉及到复杂的底盘调校和控制技术。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2025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提出要求,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提升了制动性能等,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需要满足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