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纯电车跑机场一般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反而在政策支持、环保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可能面临续航和充电设施等方面的挑战,具体如下:
政策支持
- 多地出台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例如,厦门市明确到 2025 年,港口、机场车辆领域新增和更换使用纯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 60%。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纯电车在机场的使用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 《“十四五” 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机场场内电动车辆设备占比达到 25% 以上,汽柴油消费占比力争降至 5% 以下,机场场内充电设施与电动车辆设备数量比不小于 1∶3。这意味着机场会为纯电车配备更多的充电设施,为纯电车跑机场提供便利。
环保优势
- 机场作为人员密集和对环境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场所,更倾向于使用环保型车辆。纯电车零排放、低噪音,有助于机场减少碳排放,提升环境质量,符合机场的绿色发展理念。
运营成本
- 纯电车的日常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电费成本通常低于燃油费,且保养维护费用也相对较少。对于经常在机场运营的车辆来说,长期下来可以节省不少运营成本。
续航与充电
- 尽管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部分纯电车的续航里程仍然有限。如果机场距离较远,或者车辆在机场内需要长时间连续运行,可能会面临电量不足的问题。
- 虽然机场会按照规划配备一定数量的充电桩,但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充电桩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纯电车需要排队等待充电,影响运营效率。
电磁干扰
- 机场区域存在大量的电子设备和通信设施,可能会对纯电车的电子系统产生电磁干扰。虽然现在的车辆都有一定的电磁兼容设计,但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仍有可能出现车辆电子功能受影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