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取暖主要有以下几种设备和方式:
- 热泵空调:
- 工作原理:通过压缩机、制冷剂、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等组件,从车外环境乃至车辆自身运行产生的废热中汲取能量,转化为车内所需的温暖。与传统空调原理相似,只是将热量从低温处搬运到高温处,而非直接产生热量。
- 优点:相比传统的 PTC 加热,能耗大幅降低,能显著提升续航里程。例如,特斯拉 Model Y 在 - 15℃到 15℃的常见冬季气温区间,采用热泵空调比使用 PTC 加热的耗电量大幅减少;还能精准控温、除湿,营造舒适的驾乘环境。
- 缺点:低温制热效率低,在北方极寒地区,外界热量匮乏时,制热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部分车型热泵系统甚至需依赖额外 PTC 辅助加热,导致能耗上升;成本较高,结构复杂,零部件精密度、技术含量高,研发、生产、组装成本降不下来,在中低端车型上难以普及;系统集成复杂,要与整车热管理策略精准协同,否则可能引发制热不均、能耗异常等问题。
- PTC 加热:
- 工作原理:利用 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阻随温升而激增,效率接近 100%。部分电动车配备一大一小两个 PTC 电阻,大的为座舱制热,小的为电池加热。
- 优点:制热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车内温度;技术相对成熟,稳定性较高。
- 缺点:能耗较高,对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较大影响。例如,以加热功率 5kW 计算,一个 80kWh 的电池仅能工作 16 小时就会耗尽电能,即便座舱温度上来后,也需 1-2kW 的功率维持温度。
- 车载暖风机:
- 类型及原理:常见的是电阻制热的电暖风,通过点烟器或 USB 接口取电,有低功率(约 120 瓦)和高功率(约 500 瓦)之分。低功率暖风机适用于电池容量适中的车辆,可提供一定时间的加热。
- 优点:耗电量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保暖和节能,即开即热,使用方便。
- 缺点:功率有限,取暖范围和效果相对较弱,仅适用于小型车辆或作为辅助取暖设备。长时间使用会对车辆电池造成一定负担,需控制使用时间。
- 方向盘和座椅加热:
- 工作原理:通过安装在方向盘和座椅内部的加热丝,通电后产生热量,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温暖。
- 优点:耗电比空调更为节省,能有效提升驾驶和乘坐的舒适度,快速缓解身体寒冷。
- 缺点:只能提供局部加热,无法使整个车厢快速升温,对于车内整体保暖效果有限。
- 其他辅助方式:
- 更换绒布座套:可选择保暖性更强的绒布座套替换真皮座椅,提升冬季保暖效果,但要确保座套与座椅匹配,不影响安全气囊功能。
- 保持车厢密封:保持车窗紧闭,检查并更换老化的车门、车窗密封条,增强车厢密闭性,减少冷气进入,使车厢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 使用暖宝宝:暖宝宝价格实惠、发热持久,可贴身使用,为驾驶者带来额外的保暖效果,在短途驾驶中较为实用。
此外,一些企业还在研发利用废热取暖的技术。如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 “一种电热联用系统” 专利,采用燃料燃烧或工业尾气来加热由气源提供的空气,同时结合气动马达,在发电的同时用带有大量预热的高温气体对电动车的电池或车内进行加热,有效解决冬天传统电动车直接采用电池进行加热导致能耗高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