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动车领域常见的电池类型主要有锂电池、钠电池、铅酸电池等,没有广泛应用的 “铝电池”。以下是 2025 年电车中一些表现较好的电池类型分析:
- 半固态电池
- 技术原理:采用凝胶电解质替代部分液态电解液,保留流动性的同时提升热稳定性。
- 核心优势:能量密度达 360Wh/kg,续航突破 1000 公里;热失控风险降低 90%,针刺实验无明火;支持 4C 快充,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
- 落地进展: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已量产,蔚来 ET7、智己 L6 等车型率先搭载。
- 超级增程电池
- 技术亮点:中创新航研发的 5C 超充电池,12 分钟可从 20% 充至 80%,纯电续航达 500 公里。
- 应用场景:增程式车型补能焦虑彻底消除,长途出行效率接近燃油车。
- 神行电池 Plus
- 性能参数:能量密度 205Wh/kg,10 分钟充电 600 公里,续航超 1000 公里。
- 技术突破:通过纳米级材料改性和结构优化,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实现磷酸铁锂性能飞跃。
- 三元锂电池
- 优势:能量密度高达 250Wh/kg 以上,低温环境容量保持率优异,-20℃仍可保留 70% 以上电量,充电速度快,支持 3C 快充,循环寿命约 1000 次,适合追求长续航和寒冷地区用户。
- 劣势:钴资源稀缺导致成本高企,热稳定性较差,250℃以上易分解,极端碰撞下存在自燃风险,且回收处理复杂。
- 磷酸铁锂电池
- 优势:耐高温,热失控温度超 500℃,安全性高,针刺实验无明火,循环寿命长达 2000 次以上,原材料铁和磷储量丰富,成本较三元锂低 20%-30%。
- 劣势:能量密度低,约 170Wh/kg,低温性能差,-10℃容量衰减超 30%,充电速度慢,普遍支持 1C 快充,且生产一致性问题导致电池组衰减较快。
此外,全固态电池预计在 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达 500Wh/kg,彻底解决液态电解质安全隐患,丰田、比亚迪等企业已布局;钠电池低温性能优异,-20℃容量保持 92%,成本较锂电池低 40%,但能量密度有限,约 120Wh/kg,适合低端车型及储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