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公交并非完全不用电车,不过部分地区确实存在公交重新使用燃油车替代部分电车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 技术限制
- 续航能力不足:在严寒或高温天气下,电车电池性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续航里程大幅缩水。例如北方城市的新能源公交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中,续航可能从 300 公里减少到 180 公里,在盛夏高温季,南方城市的电车续航也会出现类似问题。而公交车需按时按点运行,半路 “趴窝” 会影响乘客出行。
- 充电难题: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速度慢以及充电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在一二线城市较为突出,三四线城市情况更严重。相比之下,燃油车加油仅需五分钟,而电车充电则需花费大量时间等待。
- 经济因素
- 购置成本高:国家对新能源公交车的补贴退坡后,其购置成本大幅增加。例如,一辆新能源公交车 16 万多元,而燃油车仅 7 万出头,新能源公交车的价格比燃油车贵了一倍多,这给公交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 维护成本高:动力电池 5-6 年就需更换,更换费用高达三四十万。而且电池组、电控系统出现问题时,普通修理厂无法维修,必须找厂家,导致维修费用高昂。相比之下,燃油公交车技术成熟,维修简单,零部件供应充足,使用寿命长,整体运营成本更低。
- 安全考量:虽然新能源车自燃概率很低,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公交公司需承担巨大责任,因此部分公司对电车的安全性存在担忧。
不过,也有许多地区在积极推广电动公交车,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电动公交车仍然是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印发的《2025 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的补贴范围与额度,这将有助于缓解公交公司的经济压力。同时,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快充技术的发展以及换电模式、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商用化,也为电动公交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