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电池研发有一定难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固态电池研发方面
- 离子电导率问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普遍低于液态电解液,这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效率,需要通过研发和技术突破来提高其离子传导能力,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成本高昂: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较高,目前其成本高于传统锂电池较多,未来亟待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 30% 以上,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普及程度。
- 生产设备需求:全固态电池需要全新的生产设备,这涉及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调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 提升能量密度方面: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虽已有所提升,但进一步大幅提高面临挑战。既要寻找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又要解决材料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以实现能量密度提升的同时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例如,高电压正极材料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可能发生结构退化,影响电池性能。
- 实现超快充方面:对于固态电池而言,实现超快充更为困难。因为其反应界面由液态变为固态,在固态界面下解决超快充时的离子传输、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是一大难点。即使是液态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也需要在电池材料、结构设计以及充电设施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以满足用户对充电速度的高要求。
- 电池回收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的回收和废弃物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如何高效、环保地回收电池中的有用材料,以及如何处理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动力电池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不仅要求技术创新,还需要完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2025 年电车电池研发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国内企业如孚能科技计划在 2025 年启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鹏辉能源则将在 2025 年量产 20Ah 电池;国外的丰田也计划于 2025 年完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建设。同时,钠离子电池也在商用车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中科海钠于 2025 年 3 月 28 日发布了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其电芯能量密度突破 165Wh/kg,能在 20 - 25 分钟快速完成 100% 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