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使用电力驱动,不存在 “省油” 的说法。不过,2025 年纯电车开回东北在能耗成本方面有一些特点和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优势方面
- 低谷电价充电成本低:在东北一些地区,如哈尔滨,新能源汽车家充低谷时段电费很低。2025 年元旦起,哈尔滨每天晚 11 点半至次日早 5 点半,中午 12 点至下午 2 点,共 8 个小时低谷时段,电费低至 0.26 元。即便在冬季,每公里电耗成本也能控制在 0.1 元左右,相比燃油车加油成本要低很多。
- 部分车型技术优化能耗表现好:一些新款纯电车针对低温环境进行了技术优化。例如极狐阿尔法 S5,在零下 22.5 度至零下 15.9 度的极寒温度下,电耗水平达到百公里 25.6kW・h,每公里电耗仅为 0.25 度,成为 “低温电耗全场最低” 车型。它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在能量密度、低温表现等方面处于市场一流水平,还标配了热泵系统,-7 度电池系统能量保持率高达 92%,有效提升了低温续航能力。
挑战方面
- 低温影响电池性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会使纯电车电池活性降低,充电电量下降,续航里程减少。比如,标称续航 400 公里的电动车,在寒冷条件下可能只能行驶 200 公里左右。而且电池加热系统会消耗额外能量,进一步影响续航。
- 冬季制热增加能耗:东北冬季室外温度很低,车辆制热需求大。电热丝、PTC 等制热方式能耗大,会加剧电池电量消耗,使续航里程进一步缩短。
总体而言,2025 年纯电车开回东北在能耗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也面临低温环境带来的诸多挑战。如果主要在城市内短途行驶,且有条件在温暖环境充电,纯电车的使用成本会比较低;但如果需要长途行驶或对续航要求较高,可能就需要谨慎考虑,或者选择具有更好低温性能的纯电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