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路边充电桩整体上是较为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安全方面的保障
- 技术发展与改进: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行业内正在尝试推出重量更轻的充电设备,未来可能通过液冷方式控制导线发热,减少导线重量,降低充电枪因线缆扭转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部分充电桩企业会通过增加安全标识牌、语音提示等方式,降低用户操作失误风险。一些地区也在引入智能系统,如湖南的 “云眼” 系统,可远程了解充电桩实时状况,预测拥堵站点,提前调度设备和人员,保障充电安全和效率。
- 建设与管理规范:多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对充电桩建设和安全监管的指导。例如,郑州市发布了《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 - 2035 年)》,并计划出台《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安全责任主体、监管职责分工等内容。河南省也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 - 2025 年)》,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建设,鼓励配套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充电控制设施,提升技防水平。
- 运营维护与监管加强:部分地区的充电桩运营企业会定期对充电桩进行巡检和维护,检查充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充电接口是否损坏、安全防护功能是否正常等。如孟连县的代维人员每月会对负责区域的充电桩进行两次检修。同时,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大对充电桩的监管力度,开展安全专项排查行动。如安阳市龙安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就对全区范围内的充电设施进行全面 “体检”,检查安全标识、消防设施配备、充电桩接地保护等关键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仍存在的安全隐患
- 设备自身问题:尽管技术在进步,但部分充电桩设备可能仍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例如,一些高功率充电桩线缆因需承载大电流、集成散热及防护结构,存在重量大、柔韧性不足的问题,容易扭转并产生较大回弹力,可能导致充电枪反弹伤人。另外,部分便携式充电枪存在产品型号、商标、安全信息等关键说明缺失,以及功能安全与电气安全不达标,存在触电、过流充电、短路、漏电等风险。
- 用户使用不规范:部分用户在使用路边充电桩时,可能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充电,如在充电前未检查线缆是否扭转,充电后未将充电枪妥善放置等。还有一些用户可能会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充电设备,或者在不适合充电的环境下(如高温暴晒、潮湿、易燃物堆积的环境)进行充电,增加了安全风险。
- 环境因素影响:路边充电桩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可能会受到风雨、雷电、灰尘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充电桩可能会因水浸受潮、元件生锈等导致漏电危险,下雨伴随打雷时充电也可能会引发雷击事故,损坏充电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总体而言,2025 年电车路边充电桩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但用户在使用时仍需注意选择正规的充电设备和运营商,按照规范操作,并关注充电环境安全,以确保自身和车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