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走远路,电车在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具体如下:
方便性
- 充电设施: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累计已建充电桩 3.31 万个,已建充电停车位 4.93 万个,较 2023 年底有大幅增加,除个别高海拔服务区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交通运输部还建立了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并加强与城市侧充电资源共享共用,以缓解充电排队压力。但在春运等节假日高峰时段,充电资源紧张的问题仍然存在,排队充电情况难以完全避免。
- 车辆续航:2025 年,芯片集成、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智能能量管理策略等关键技术有望迎来突破,新能源 A 级乘用车百公里行驶电耗将降至 10kWh 以下,可提升整车续航里程。不过,实际高速行驶电耗会增加,且低温等环境因素会使续航打折,如冬季低温时部分车辆实际续航可能比标准续航 “打折” 近四成。
- 智能辅助驾驶:2025 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持续优化,智驾与智能底盘深度融合,NOA 等智能驾驶技术广泛应用,可提升驾驶体验,减轻长途驾驶疲劳。例如,一些车主反映车辆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在长途旅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驾驶更加轻松。
安全性
- 电池技术:2025 年智能电池有望实现内部电势、温度、形变、气压、关键组分的同步自感知,以及内部气压自调节、短路损伤自修复等技术突破,可提升电池安全风险的可知可抑性。此外,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加速量产,未来 2 - 3 年将完成小批量上车,固态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传统锂电池有一定优势。
- 制动系统:2025 年,EMB(电子机械制动)技术日趋成熟,即将迎来量产应用,该技术具备结构简洁、响应快速、控制精准、安全性能显著提升等优势,是适配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关键制动技术。
- 车辆控制系统:2025 年安全可靠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将迎来量产元年,可支持车辆全局智能化控制和决策,提高车辆整体安全性。同时,自动驾驶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也将逐步上车部署与应用,服务于自动驾驶运行安全监管与实施。
总体而言,2025 年电车走远路在方便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车主需要提前规划好行程,关注充电设施分布和车辆续航情况,以确保长途出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