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企业并非都能造电池,但越来越多电车企业涉足电池制造领域,主要有以下原因:
- 降低成本: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贵的零部件之一,在纯电车成本中占比超过 40% 甚至 50%。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车企形成规模效益后,自研电池可降低成本,摆脱 “越卖越亏” 的困境,实现盈利,就像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带来了成本优势。
- 保障供应安全:疫情期间芯片短缺的情形让车企心有余悸,动力电池对电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车企自研电池可以将供应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受制于供应链企业,确保生产的稳定性。
- 技术差异化竞争: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竞争力之一,车企自研电池能够在技术上实现差异化,避免在重要零部件上与竞品同质化,展示自身技术实力,例如蔚来的换电技术和其自研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成为其品牌的重要特色。
- 产业发展趋势: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促使车企将电池产业链向自身转移,就像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重视发动机业务一样,电池已成为电动车的 “心脏”,车企为了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主动权,纷纷布局电池生产。
-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对电池研发和生产的补贴等,这也鼓励了车企涉足电池领域。同时,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续航里程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车企通过自研电池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不过,电池制造涉及电化学等专业领域,技术门槛较高。一些电车企业可能会选择与专业电池供应商合作,或者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进入电池领域,以实现技术和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