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做好稳外贸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 推进政策落地落实: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跟踪外贸运行情况,抓好外贸领域政策落地落实,如全国海关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加大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措施的实施力度。
- 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开展 2025 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进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服务模式创新,实施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支持公铁联运等物流项目建设,助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同时,落实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部署,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优化海关资质管理模式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扩大 “初次违规免罚” 事项清单。
培育外贸新动能
- 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挖掘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因为我国服务贸易是未来扩大出口的潜力源。加强推广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显著增强数字贸易的发展能力,推动跨境电商及其相关的产业链发展,促进绿色贸易,有利于绿色低碳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转型。
- 推进监管创新:积极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领域的监管创新,出台促进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制度环境,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的增长点。
市场拓展与企业帮扶
-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办好跨境电商交易会、供需对接会,为企业搭建更多展示对接的平台。继续编制并发布《国别贸易指南》和外贸促进信息,加强中外企业的信息对接,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规则。
- 做好涉企服务保障:继续举办绿色贸易、跨境电商等专题培训,提升外贸企业综合发展能力。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的运行监测服务,“一对一” 帮扶保障企业高效运行、优化生产。
区域协同与产业生态优化
- 推动区域错位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应更加注重错位发展,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扩大出口。如京津冀依托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长三角发挥 “新三样” 产业集群效应;珠三角巩固机电产品技术长项,培育绿色贸易新动能。
- 优化产业生态: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等配套措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强化技术赋能与规则引领
- 推动技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化供应链等技术应用,重塑贸易效率,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尤其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以科技领先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
- 对接国际规则: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如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的规则条款,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探路,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