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并非都装了充电桩。虽然近年来充电桩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电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难以实现所有电车都配备充电桩。以下是具体分析:
-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许多地区制定了充电桩建设规划,目标是在 2025 年实现一定程度的覆盖。例如,四川省提出到 2025 年在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 “县县全覆盖”、电动汽车充电桩 “乡乡全覆盖”。重庆市计划到 2025 年底,建成充电桩超过 24 万个,实现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公共车位充电桩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等。湖南也提出到 2025 年农村地区实现充电站 “乡乡全覆盖”、充电桩 “村村全覆盖”,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 40 万个以上。然而,这些规划主要侧重于公共充电桩和特定区域的覆盖,无法确保每辆电车都有专属充电桩。
- 充电桩数量与电车保有量的差距: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到 1281.8 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158.2 万辆,桩车增量比为 1:2.7。这表明充电桩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与电车保有量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充电桩的建设速度可能跟不上电车的增长速度。
- 私人充电桩安装受限:对于私人充电桩,一些老旧小区由于电力容量有限、停车位紧张、安装条件复杂等原因,难以满足所有业主安装充电桩的需求。即使是新建小区,虽然部分地区要求配建一定比例的充电桩或预留安装条件,但也并非每个车位都配备充电桩。
- 公共充电桩布局不均衡:公共充电桩的布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城市中心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的充电桩相对较多,而偏远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一些新兴的发展区域充电桩数量较少。此外,不同城市之间的充电桩建设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充电桩数量和覆盖率较高,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则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