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在太冷的情况下是有影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续航里程缩短:
- 电池性能下降:低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液态电解质流动性降低,锂离子活性变弱,电解液粘度增大,化学反应阻力增加,导致电池的放电能力和充电效率降低,电池容量衰减,从而使续航里程缩水。例如,一些车型在零下 25 摄氏度的低温下,实际续航比标准续航 “打折” 近四成。
- 辅助系统能耗增加:车内需要更多热量来保暖,使用空调制暖等设备会消耗大量电能。如 PTC 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消耗能量较多,而制动回收的能量在低温时又明显减少,综合起来使得续航里程进一步下降。
- 充电时间延长:低温会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变慢,充电时电池需要先加热到适宜温度才能充电,即便加热到适宜温度,充电速度也会慢于常温状态。相比 10-15 度,电动汽车低温充电平均慢 9 到 10 分钟,大电流充电还会损伤电池,为保护电池,低温下充电能力会自动减小,充电时间可能延长 0.5-1 小时。
- 动力性能降低:由于电解液流动性降低,放电速率变慢,电池的放电功率减弱,电车的加速性能会下降,动力输出减弱,加速过程变得缓慢。
- 安全风险增加:在极寒条件下,电池内电解质锂离子的电导率会降低,锂枝晶大量生长,这可能导致电池不安全甚至车辆报废。同时,低温还可能影响轮胎的性能,如胎压变小,轮胎与地面接触面增大,摩擦力变大,增加了行驶的阻力和能耗,也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制动性能。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企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些影响,如为车辆添加预热功能、安装热泵、研发新型电池材料和热管理系统等,以提高电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