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普及后电价是否会上涨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 成本因素
- 电网升级成本:电车普及使电力需求大增,电网需扩容和升级以承载新增负荷,如更换变压器、升级输电线路等。巨额投资成本可能通过电价调整来分摊,从而推动电价上涨。
- 发电成本:若新能源发电占比上升,其成本变化会影响电价。目前新能源发电成本呈下降趋势,但储能成本较高,需配置储能设施来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这会增加发电综合成本,对电价有向上推动作用。
- 市场供需因素
- 需求增长:电车保有量增加使充电需求持续上升,成为电力消费新增长点。中电联预计 2025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10.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 左右。若电力供应增长无法满足需求增长,尤其在用电高峰时段,会使电价面临上涨压力。
- 供应能力:2025 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 4.5 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 3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将上升至 60% 左右。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可增加电力供应,但部分地区可能因新能源消纳问题导致电力供应受限。预计 2025 年迎峰度夏期间,华东、西南、华中、南方区域中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通过增购外电、最大化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电力供需偏紧局势可得到缓解。迎峰度冬期间,随着常规电源的进一步投产,电力供需形势改善。
- 政策因素
- 价格市场化改革:根据《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新能源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改革后,工商业用户电价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这可能间接影响与工商业用电相关的充电桩电价。但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
- 分时电价政策:为引导电车用户合理充电,减少电网负荷峰谷差,许多地区实施分时电价,高峰时段提高电价,低谷时段降低电价。这虽非整体电价上涨,但使用户在高峰时段充电成本增加。
- 其他因素
- 区域差异:城市地区电车集中,电网压力大,升级成本高,电价上涨可能性大;农村地区电车少,电网压力小,电价相对稳定。
-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尽管我国电力供应以国内为主,但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会影响国内能源市场预期和相关成本。如国际煤炭、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使火电成本上升,间接影响电价。
总体而言,2025 年电车普及后,部分地区、部分用户的电价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涨或波动,但全国范围内居民、农业用户的电价基本保持稳定。工商业用户和充电桩用户的电价受市场供需、政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