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并不全是氢能源电车,而是多种能源类型并存,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以下是具体原因:
- 氢能源电车发展情况:
- 政策支持:2025 年被业内视为氢能源车的 “关键拐点”。国家政策明确支持氢能发展,五大示范城市群已启动规模化运营,部分区域氢气成本可能降至 25 元 / 公斤,经济性初显。
- 技术优势:氢燃料电池车排放仅为水蒸气,续航普遍超 600 公里,重卡甚至可达 1000 公里,远超纯电车;而且低温性能强悍,冬季续航不缩水。
- 市场推广:据预测,2025 年全国氢能车保有量将突破 5 万辆,加氢站数量或达千座级规模。车企如现代、上汽大通推出量产车型,例如上汽大通 “大家氢” MPV 续航达 605 公里,每公里成本仅 0.4 元。氢燃料电池重卡、物流车在港口、工业园区等固定场景已实现商业化。据有关报道,2025 年基于 INITIUM 推出的量产版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大概率会在上半年亮相,这是标志性的产品。
- 其他能源电车发展情况:
- 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在城市通勤等场景下具有优势,充电桩数量众多,且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续航里程也在逐步提高,如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版续航可达 500 公里。同时,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车辆售价更具竞争力,消费者接受度较高,全球 80% 以上的电动车生产和销售都在中国。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了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能够支持外接充电,同时也可利用油箱中的燃油补充续航,既可以在城市中使用纯电模式行驶,减少尾气排放,又可以在长途旅行或电量不足时使用燃油模式,避免续航焦虑,例如丰田普锐斯。
总之,2025 年氢能源电车在政策支持、技术优势等因素推动下,将迎来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技术仍有待完善等问题,还无法完全取代其他能源类型的电车,因此 2025 年电车是多种能源类型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