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被称为 “棺材车子” 主要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
- 车企倒闭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一些车企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出现倒闭、破产重整等情况。例如威马汽车在 2023 年 10 月申请破产重整后,车主发现车机的蓝牙钥匙和远程控车功能全部失效。极越、合创等汽车品牌也出现了类似问题,车企倒闭后,车辆维修、保养变得困难,甚至会被标记为高风险车,难以获得保险公司承保,车辆如同 “废铁”,车主感觉自己的车变成了 “移动棺材”。
- 电池相关问题:部分新能源车的特制电池无法适配第三方电芯,换一块电池的价格昂贵,甚至比买一辆新车还贵。而且一些早期的电车存在电池衰减严重的情况,例如 2019 年之前登记上牌的新能源车,使用几年后充电速度变慢、续航里程大幅缩短,车辆性能下降,失去了出远门的能力,也让车主觉得车辆不实用,如同 “棺材” 一般。
- 安全隐患担忧:一方面,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存在缺陷,例如暗网泄露数据显示,某新势力 L3 自动驾驶事故率是人类驾驶的 4.7 倍,雨天毫米波雷达误判率达 61%。如果智能驾驶系统在行驶中出现故障或误判,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一些违规生产的电动车存在质量问题,如车辆识别代号是贴纸贴上去的 “三无产品”,以及合格证与实际不符的车辆,这些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上路行驶就像 “定时炸弹”。
- 政策法规影响:2025 年,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同步收紧电动车上路政策,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车无法上牌,或者被限制进入某些区域。例如北京朝阳区的李姐的杂牌电动车,因小区新装的智能识别系统无法识别,导致出不去地库。对于车主来说,这些无法正常上路的电动车就如同 “棺材” 一样,只能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