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两轮电车价格较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 成本上涨
- 原材料成本:金属、橡胶、塑料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可能因市场供需、国际局势等因素上涨,直接增加了两轮电车的生产成本。例如,钢材价格上升会使车架成本提高,橡胶价格上涨会增加轮胎成本。
- 研发成本:智能化成为两轮电车的发展趋势,为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功能的需求,厂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如 NFC 解锁、APP 控制、GPS 定位等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为实现长续航而进行的电池技术研发,都增加了产品的研发成本。
- 合规成本:2019 年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以及 2024 年 11 月调改后的新国标,对电动车的材料、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符合新国标,厂商需采用更轻但更贵的材料,如铝合金车架、锂电等,这使得单车成本增加 300 - 800 元。
- 市场竞争与渠道
- 渠道成本:线上销售平台如天猫、京东等会收取 5% - 15% 的佣金,线下门店租金也较高,一线城市门店月租超 2 万元。这些渠道成本最终会分摊到产品价格中,导致两轮电车价格上升。
- 促销内卷:雅迪、爱玛等头部品牌通过 “以旧换新”“满减” 等促销活动抢占市场,虽然终端零售价看似上涨,但实际成交价因促销被压低,经销商毛利缩水至 5% - 10%。为保证一定的利润,厂商可能会在部分车型上提高价格。
- 消费者需求分化:消费者对两轮电车的智能功能和设计感需求不断上升,厂商为满足这些需求推出高配车型,但高端市场受众有限,销量难以摊薄研发成本。而商家的销量主要靠中低端车型走量,利润较高的高端车型销量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价格的上升。
- 行业格局变化:随着行业发展,中小品牌逐渐退出市场,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但利润集中在品牌方。头部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销售部分车型,同时提高一些高端车型的价格,以实现整体利润的平衡。从长期来看,行业可能会形成垄断定价的局面,进一步影响两轮电车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