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温下电车测评甲醛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测试方法和标准方面
- 有标准可依:按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甲醛检测有明确要求,如在车辆静止、关闭门窗及空调,温度控制在 25℃±1℃的环境下,密闭 16 小时后进行检测。若进行高温工况检测,需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这为测评提供了规范依据。
- 模拟真实场景:通常电车测评甲醛会将车辆暴晒 4 小时以上,因为温度升高会使甲醛排放增多,模拟夏天烈日下车内的高温环境,能让甲醛更充分地挥发,这样的测试方式有一定科学性,可使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用中车内甲醛的释放情况。
测试设备方面
- 专业设备较准确:使用专业的空气质量采样器材和高精度的甲醛检测仪,如符合相关标准的气相色谱仪等,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车内甲醛的浓度。若设备经过校准和计量认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有保障。
- 简易设备有误差:一些非专业的手持设备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其精度和稳定性不如专业仪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如温度、湿度变化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像蔚来 ET5T 曾在夏测中用手持设备测出甲醛超标,但后来送到 SGS 上海实验室,用专业设备检测,结果是无论常温还是高温下,甲醛释放量均远远低于限值。
车辆因素方面
- 内饰材料:电车内饰使用的材料种类和质量对甲醛释放量影响很大。如果内饰豪华,使用了大量皮革、塑料、胶水、隔音棉等材料,可能携带更多甲醛分子,在高温下甲醛释放量会更高。而一些内饰简单、用料少的车型,甲醛含量可能相对较低。
- 出厂时间:新车出厂时间短,甲醛含量通常较高,随着时间推移,甲醛会逐渐挥发,含量会降低。所以在测评不同电车的甲醛时,车辆的出厂时间不同,会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总体而言,2025 年高温下电车测评甲醛在遵循相关标准、使用专业设备和科学方法的情况下,能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但也需要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和一定的误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