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制造电车对空气存在一定危害,主要原因如下:
- 电池生产环节:
- 温室气体排放:电池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从材料周期排放来看,与动力电池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材料周期排放总量的 47%。
- 大气污染物排放:电池生产过程中还会排放 VOCs、NOx、PM2.5 和 SO2 等大气污染物。《汽车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评价报告 2019》指出,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VOCs、NOx、PM2.5 和 SO2 四类大气污染物分别占 8%、54%、48%、58% 左右。
- 原材料开采环节:
- 稀土元素开采:制造电动马达内的永磁磁铁需要稀土元素,开采稀土元素会造成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大量开采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破坏问题,同时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
不过,也要考虑到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其对空气的危害有减轻的趋势。例如,我国非化石燃料发电占比在不断提高,到 2030 年国内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占比会达到 50% 左右,2050 年达到 90% 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增加,可降低电车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从而减少其全生命周期对空气的影响。此外,报废后汽车拆解、各零部件回收再用于生产,可有效降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有研究显示,与不回收情况相比,完全回收情况下电动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下降高达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