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能在多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具体如下:
- 消费者层面
- 更低的购车成本: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生产规模效应显现,2025 年电车价格降幅可能进一步加大,15 万以下的优质电动车型会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有望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电车。
- 更好的驾驶体验:一方面,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发布了续航超过 1000 公里的磷酸铁锂电池,800 公里甚至 1000 公里续航将成为主流,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也将迎来大规模应用,解决续航焦虑问题。另一方面,硬件设施升级,很多车型将搭载英伟达的雷神 Thor 芯片,算力大幅提高,智能驾驶体验将更加流畅、安全、智能。此外,超级增程式车型的推出,将解决现有增程式车型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等问题。
- 更便捷的充电服务:2025 年,800v 高压充电网络将普及,智能充电桩全面覆盖,统一充电标准也将实现,充电难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甚至可能实现 “充电比加油还快”。
- 行业发展层面
- 市场规模扩大: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 1650 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 30%,渗透率超过 50%,内需有望达到 1500 万辆,渗透率超过 55%,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 技术快速进步: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产品加速量产,2025 年具备固态电池技术内容的出货量有望突破 10GWh。智能化进入全面加速期,高阶智能技术快速进入 10 万 - 20 万元主流市场区间,2025 年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可能接近 65%,智能座舱渗透率将达到 76%。AI 技术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从研、产、供、销、服务全流程都会发生变革,2025 年将是 AI 上车的关键之年。
- 产业格局变化:企业发展模式面临调整,可能会有更多企业选择代工或利用其他企业产能,盈利模式也将变革,从单一产品盈利转向关注全生命周期盈利。跨国车企主力加速新本土化发展,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利用中国的新能源和智能技术优势,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
- 社会环境层面
- 环保效益提升:电车使用电力驱动,相比传统燃油车,能实现零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SHEIN 大批量投放运营新能源电车用于仓间转运,预计全年可减碳近万吨,有助于推动行业向 “高效能” 升级。
- 能源结构优化:电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方向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安全保障。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电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电池、充电设施、智能驾驶技术、芯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