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去农村总体上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但在一些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如下:
方便之处
- 充电设施逐渐完善:
- 政策推动:多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如《山东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实现公共充电站 “乡乡全覆盖”,山东省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将达到 1 万台。《浙江省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方案(2023 - 2025 年)》要求到 2025 年建成公共充电桩 12 万个,乡村不少于 2 万个,实现公共充电站 “县县全覆盖”、公共充电桩 “乡乡全覆盖”。《四川省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到 2025 年在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 “县县全覆盖”、电动汽车充电桩 “乡乡全覆盖”。
- 试点工程:2025 年,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计划支持 75 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鼓励试点县在农村地区加快建设快充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要求试点县新建公共充换电设施可用率不低于 99%,提供不低于 6 年运营服务保障。
- 农村交通条件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加强,道路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多数农村地区已实现公路村村通,路面平整度和宽度都有了很大提升,能够满足电车的通行需求,而且农村的交通拥堵情况相对城市较少,电车行驶更加顺畅。
存在的局限性
- 部分偏远地区设施仍不足:尽管整体充电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可能仍存在充电设施覆盖不足的情况,或者充电桩数量较少,在节假日等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出现排队等待充电的现象。此外,在一些山区或信号较弱的农村地区,导航信号可能不太稳定,影响寻找充电桩的效率。
- 续航里程焦虑:电车的续航里程有限,即使是长续航车型,在长途行驶和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续航里程也会有所缩水。如果前往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途中可能没有合适的充电设施,导致用户产生续航里程焦虑。而且农村地区的应急充电服务可能不如城市便捷,一旦电车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救援难度相对较大。
- 充电时间较长:相比燃油车加油的迅速,电车充电时间普遍较长,尤其是慢充。虽然快充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充电桩可能仍以慢充为主,这对于急于赶路的用户来说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