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开电车长途,可能会对车有一定影响,安全性方面总体有保障,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伤车方面
- 电池损耗:高速行驶时,电车电机功率输出大,电池放电速度加快,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电池寿命。比如,若连续长时间高速行驶,电池持续处于高放电状态,可能导致电池老化加速。不过,现在电车电池组大多有保护板,当放电电流超限会进行保护。而且,合理控制车速、避免长时间连续高速行驶,能减轻对电池的压力。
- 电机及相关部件损耗:高速行驶时电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会使电机及电控系统等相关部件发热,若散热不及时或散热系统存在缺陷,可能影响其性能和寿命。此外,车辆悬挂、轮胎等部件在长途行驶中持续承受较大压力和磨损,相比短途行驶,损耗也会更明显。
安全方面
- 积极因素:
- 车辆性能与技术提升:现在的电车在设计和制造上不断进步,许多车型具备先进的安全配置,如防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一些高端电车还拥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可减轻驾驶员疲劳,降低事故风险。
- 充电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部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 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这将减少电车长途出行时的充电焦虑,降低因电量耗尽而引发的安全风险。
- 消极因素:
- 充电问题:尽管充电设施在不断完善,但目前仍存在充电桩分布不均衡、部分充电桩损坏或无法使用以及充电排队等问题。这可能导致车主为寻找充电桩而偏离原路线,增加旅途时间和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在电量不足时陷入困境。
- 续航缩水:高速行驶、低温等环境因素会使电车续航里程下降。如动力电池在冬天存在低温衰减,零下 10 度续航下降 30%,零下 20 度续航下降 50%,并且充电速度也会下降,温度过低甚至会损坏动力电池。这就需要车主提前规划好行程和充电计划,预留足够的电量,否则可能会在途中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
- 极端天气影响:冬季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电车的影响较大,不仅会使续航里程降低,还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此外,极端天气下智能驾驶功能的可靠度也会降低,部分采用摄像头融合毫米波雷达方案的智驾系统在雾天、逆光和积雪路面的表现欠佳。
总体而言,2025 年开电车长途既有一定的伤车风险,也存在一些安全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电车长途出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逐渐提高。车主在长途出行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车辆性能、规划充电行程、关注天气情况等,以确保旅途的顺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