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储电在多个方面有望取得突破,以下是具体情况:
- 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2025 年是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虽然全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要到 2026 年之后,但半固态电池技术将率先搭载于高端电动车型。其能量密度预计突破 400Wh/kg,循环寿命超过 1000 次,可显著提升高端电动车的续航与安全性。
- 锂钠混合电池规模化应用:锂钠混合电池技术如宁德时代 “骁遥” 方案,将在 2025 年低温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解决极端环境下电车储电的性能短板。
- 钠离子电池市场渗透加速: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和资源易获取性,2025 年将加速渗透低速电动车、短途物流车等细分市场。中科海钠、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启动 GW 级产线,预计钠电在 A0 级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达 10%-15%,适用于下沉市场的经济型电动代步工具。
-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比例提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仍将是主流选择,2025 年全球销量预计达 388.4 万吨。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通过 CTP 技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推动磷酸铁锂电池在中高端车型中的应用比例提升至 60% 以上。
- 光储充一体化发展:2025 年,光储充一体化站点普及率预计超 40%。通过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和充电桩的融合,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电网压力,降低用电成本。同时,V2G 技术商业化也将得到推动,预计试点项目覆盖用户超 50 万户,单辆车年收益达 3000 元以上。
此外,500Ah 以上的储能电芯将于 2025 年下半年陆续量产,这将进一步提升电车储电的能力和性能。同时,比亚迪在 2025 年推出超级 e 平台,将量产乘用车的充电功率推升至 1 兆瓦量级,通过 “全域千伏高压架构” 和闪充电池技术,实现 “1 秒 2 公里” 的惊人补能效率,搭载该技术的汉 L 车型仅需 5 分钟即可补充 400 公里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