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晕电车的情况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技术改进方面
- 动力与能量回收优化:一些车企正在研发相关技术来优化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系统。例如东风日产的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通过 “万分之一秒闪时控制” 技术,使电机响应小于 0.1 秒,让起步更加平顺,从源头上减少因动力输出突兀导致的晕车。同时,通过对刹车曲线的调教和测试,寻找最舒适的刹车控制线,解决刹停瞬间减速度跳跃带来的冲击,缓解晕车问题。
- 底盘优化:部分车企着重优化底盘系统来提升车辆的平稳性。如东风日产通过打造强韧的底盘,大幅度降低了车辆的前后俯仰和振动,实现整车侧倾↓25%,俯仰↓38% ,颠簸↓29%。还有的车企通过改进悬架调校,使车辆在过弯或变道时更加平稳,减少车身晃动对乘客内耳的刺激,降低晕车的可能性。
- 智能技术应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缓解晕车。比如,一些车辆可以提前规划出 “不晕车” 的运动轨迹,甚至能根据乘客的晕动程度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有效抑制晕车的发生。另外,2025 年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将显著提升 L3 以上车辆运动控制性能,通过智驾与智能底盘的深度融合,实现极限工况下底盘智能运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使车辆行驶更加平稳。
- 设计优化方面
- 车内环境优化:部分车企开始关注车内环境对晕车的影响,并进行优化。例如东风日产通过清爽自然风空调、特调香氛、氛围灯系统联手打造 “大脑补偿机制”,改善车内环境,缓解乘客的晕车感。还有一些车型采用了高耐磨座椅,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度,减少因座椅不适导致的晕车。
- 抗晕性能标准制定:赛力斯联合招商车研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展了《汽车抗晕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标准的研制工作。该标准的制定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优化车辆,减少晕车现象的发生,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不过,2025 年晕电车的情况可能不会完全消失。一方面,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及时跟上技术改进的步伐,市场上仍可能存在一些未针对晕车问题进行优化的电车;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晕车敏感度不同,即使车辆在技术和设计上有所改进,仍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晕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