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新车自燃概率不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 技术进步: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电池管理与散热技术显著改进。例如,2021 年新能源车的自燃率高达万分之 1.85,而到了 2023 年,自燃率已经降至万分之 0.44,下降了约 75%。各电池厂家也在努力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能,通过智能化强化电池冷却或散热系统,加大固态电池的研制和普及力度。同时,电池检测技术水准也在迅速提高,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包括能耗等多项参数,为掌握动力电池是否安全提供预警信号。
- 安全标准完善: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不断完善和严格化。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相关标准,针对电池在热失控后如何做到 “不起火、不爆炸” 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只要触发热失控后,电池包或电池系统出现起火爆炸现象,该电池就不符合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并且我国已形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从电池生产制造环节到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安全测试和评价方法,都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这有助于降低电车新车的自燃概率。
- 企业重视:车企越来越重视电车的安全问题,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安全性。例如,在硬件方面,确保电池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在软件方面,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来保驾护航动力电池安全。
虽然目前电车新车自燃概率不大,但仍不能完全排除自燃的可能性。因为即使有技术进步和安全标准的保障,仍存在一些可能导致电车自燃的因素,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微小瑕疵、电池本身的特性、外部因素(如碰撞、高温、不当充电等)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