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共享电车使用头盔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具体如下:
安全方面
- 法规保障:多地出台了相关法规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这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共享电车骑行者佩戴头盔的规范性,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 技术助力:一些城市的共享电单车企业启用了智能头盔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在车辆与头盔上安装智能感应系统,实现 “戴盔通电、摘盔断电”,能有效保障骑行者的头盔佩戴率。如银川市三区美团、哈啰、“微公交” 3 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以及东胜区的美团、青桔、哈罗、青马奇等电单车运营商都采用了这种智能头盔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促使骑行者佩戴头盔,进而提升了骑行安全性。
- 质量标准:2023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 811-2022),对头盔的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正规企业提供的共享头盔若符合此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骑行者的安全。
不安全因素
- 头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共享电单车配备的头盔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一些老旧头盔可能不符合新国标,如在张家口的走访中发现,许多共享电单车头盔无新国标标识,显得老旧,部分还有裂纹。另外,2024 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也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如果骑行者佩戴了不符合标准的头盔,在发生事故时可能无法有效保护头部。
- 卫生问题:共享头盔多人使用,若清洁不到位,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可能会引发一些卫生问题,影响骑行者的健康。虽然一些城市要求运营企业对头盔定期消毒、清洁,但实际执行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阜阳曾有共享电动车头盔脏乱不堪,用车市民不愿佩戴的情况发生。
- 智能系统不稳定:部分地区的智能头盔系统在使用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如银川的智能头盔曾出现骑行中突然断电的问题,这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可能导致骑行者在道路上突然失去动力,引发意外。
- 佩戴不规范:即使有智能系统和法规要求,仍可能存在骑行者不规范佩戴头盔的情况,如未系紧下颚带、头盔佩戴位置不正确等,这也会降低头盔在事故中的保护效果。
总体而言,2025 年共享电车使用头盔有一定安全保障,但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头盔质量和清洁标准、规范佩戴行为等,以最大程度发挥头盔的安全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