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电耗低有以下好处:
- 用户使用层面
- 降低使用成本:电耗低意味着在行驶相同里程的情况下,消耗的电量更少,从而减少充电费用。以一辆百公里电耗为 12 千瓦时的电车和百公里电耗为 15 千瓦时的电车对比,假设电费为每千瓦时 0.5 元,行驶 1000 公里,电耗低的电车可节省 15 元。长期下来,能为用户节省一笔可观的开支。
- 增加续航里程:在电池容量不变的前提下,电耗低可使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例如,同样是搭载 60 千瓦时电池的电车,百公里电耗 12 千瓦时的车辆能行驶 500 公里,而百公里电耗 15 千瓦时的车辆只能行驶 400 公里。这能有效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让用户在长途旅行或日常通勤中更加从容,减少充电次数。
- 延长电池寿命:较低的电耗意味着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相对减少,有助于延缓电池老化速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作为电车的重要部件,更换成本较高,因此延长电池寿命可以降低用户的车辆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
- 汽车产业层面
- 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于车企来说,电耗低是车辆性能优秀的重要体现。在消费者日益关注电车续航和使用成本的情况下,电耗低的车型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例如,智界 R7 凭借最低百公里电耗 12.5 千瓦时的优秀表现,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其销量也较为可观。
- 促进技术发展:降低电耗需要车企在多个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和创新,如优化电机效率、改进电控系统、减轻车身重量、降低风阻等。这将推动整个电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 满足政策要求:相关政策对电车的电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 2035 年)》提出,2025 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 / 百公里。车企降低电耗有助于满足政策要求,避免因不符合规定而面临积分处罚等问题,同时还可能获得政策补贴和优惠。
- 社会环境层面
- 缓解电力系统压力:随着电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如果电耗过高,将对电力系统造成较大的冲击。电耗低可以减少整体用电需求,缓解电力系统的供电压力,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时期,有助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实现节能减排:较低的电耗意味着更少的电能消耗,从而减少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这对于实现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节约能源资源:电能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煤炭、水能、核能等。电车电耗低能够降低对这些能源资源的需求,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