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方并非没有电车,只是电车在北方的使用存在一些挑战,导致其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 低温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续航里程衰减:低温情况下,液态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变得更加粘稠,锂离子移动时遇到的阻力增大,导致电池活性降低,容量衰减严重。例如,在汽车之家 2024 年的《新能源超测》中,在平均气温 - 15°C 的呼伦贝尔地区寒冷区,参测的 23 款纯电车型中只有 5 款车型的续航达成率超过了 50%,最低的不到 40%。
- 充电性能下降:低温会使电池的充电速度变慢,增加了充电时间成本。同时,电池的放电性能也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车辆的动力输出不稳定。
- 充电设施不足:
- 分布不均衡:尽管近年来充电设施的建设在不断加快,但在北方一些偏远地区或老旧小区,充电设施仍然严重不足。城市中心区域在冬季用电高峰时,充电桩也常常出现排队等待的情况,给电车用户带来不便。
- 低温适应性问题:部分充电设备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故障等问题,影响充电的正常进行。
- 车辆使用成本和保值率:
- 购买成本较高:一般来说,电动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高性能、长续航的车型。对于北方消费者来说,考虑到电车在冬季的性能表现和使用便利性,可能会觉得较高的购买成本不太划算。
- 保值率较低:电动车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老款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北方冬季使用电车的一些特殊问题,使得其保值率普遍较低,这也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谨慎。
- 使用体验不佳:
- 暖风能耗问题:在北方冬季,车辆需要使用暖风来保持车内温度,但暖风系统会消耗大量电量,进一步缩短电池的续航里程。为了节省电量,车主可能需要减少暖风的使用,这会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 车辆性能变化:低温还可能导致车辆的其他部件性能发生变化,如轮胎变硬、悬挂系统变僵等,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不过,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热泵空调、各种热管理技术、半固态电池技术、电池脉冲加热技术等的应用,以及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电车在北方的使用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例如,2025 款极氪 007 所搭载的全栈 800V 高压系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雪地环境中,其电池与续航优化技术确保了车辆性能稳定,动力输出未受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