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家里没车位是否建议买电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以下是一些分析:
- 充电便利性
- 公共充电桩数量增加:2024 年我国累计建成超 1200 万台充电基础设施,95% 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且 2024 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汽车车桩比已达 1∶1。但充电桩存在高峰时段紧缺、单桩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如果所在地区公共充电桩布局较为密集,例如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地段,或者居住在充电桩建设推进较好的城市,如嘉兴市 5 分钟充电圈已初步形成,那么即使没有家充,充电也相对方便。
- 公共充电桩仍有不足:在一些中小城市或者充电桩布局不完善的区域,公共充电桩数量可能无法满足需求。2024 年 1 到 10 月,公共充电桩增加了 66.5 万个,而同期新能源汽车的国内销量是 869.2 万辆,新增公共桩和电车的比例约为 1:13,远低于一些城市规划的 1:6 或 1:8 的比例,在这些地方,使用公共充电桩可能面临排队时间长、等待久的问题。
- 充电成本
- 费用较高:如果只能使用外面的商业充电桩,成本会比家充高很多。在城区,商业充电桩每度电基本在 1.5 元左右,有的甚至高达 1.9 元或接近 2 元。以一辆百公里电耗 14 度、每年行驶 1.5 万公里的 10 来万电车计算,每年充电花销约 3150 元。
- 家充对比:若在家充电,一度电按 0.5 元计算,每年仅需 1050 元,相比之下,在外面充电每年要多花 2000 多元。
- 时间成本
- 充电耗时:即使是快充的电车,从出发到充电再到充完回家,就算不排队也需要几十分钟。如果是只有慢充的电车,充满电需要好几个小时,且无法使用快充桩,会更加不便。对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人来说,频繁去公共充电桩充电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时间成本。
- 续航焦虑:没有家充桩,还会面临 “续航焦虑” 问题,担心电量不足,尤其是在低温天气下,电池续航会打折,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去充电,这也增加了心理负担。
- 车辆使用需求
- 城市日常通勤:如果主要用于城市内短途通勤,且附近有较为方便的公共充电桩,电车是可以考虑的。因为电车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能耗较低,且保养成本相对较低,适合频繁启停的驾驶场景。
- 长途出行较多:若经常有长途出行需求,没有家充桩会比较麻烦。虽然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都具备充电能力,但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服务区充电桩可能会排队,而且充电速度相对加油来说还是较慢,会影响出行效率。
如果所在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完善,日常出行以城市短途为主,对充电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太敏感,或者能够接受这些不利因素,那么即使家里没车位,也可以考虑购买电车。但如果所在地区充电设施匮乏,经常长途出行,或者对充电的便利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那么没有家充桩的情况下,购买电车可能会带来较多不便,需要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