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电车很薄”可能主要是指电车的车身某些部分看起来比较薄,或者整体给人一种相对轻薄的视觉感受,以及和传统燃油车相比电池包等部件厚度较薄等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设计与造型需求
- 空气动力学:为了降低风阻以提高续航里程,电车通常会采用更流畅、更扁平的设计。较薄的车身线条可以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顺畅地切割空气,减少空气阻力。例如特斯拉Model3,其较薄的车头和流畅的车身线条,使其风阻系数低至0.23,有效提升了续航能力。
- 时尚审美:现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外观审美逐渐倾向于简洁、流畅和科技感。较薄的车身设计往往能传达出这种现代、精致的感觉,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像蔚来ET7的薄型车身设计,配合修长的车身线条,营造出一种优雅、高级的视觉效果。
技术进步推动
- 电池技术: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是电车能够实现轻薄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的三元锂电池等技术,在相同的电量下,体积和重量都比早期的电池大幅减小,使得电池包可以设计得更薄,从而为车辆整体的轻薄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宁德时代的CTP电池技术,通过减少电池包内的零部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电池包厚度得以降低。
- 电子系统集成化:电车的电子系统高度集成化,将众多功能模块集成在更小的空间内,减少了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例如比亚迪的e平台3.0,将驱动系统、电源系统等进行了高度集成,使得车辆的布局更加紧凑,为车身的轻薄设计提供了可能。
轻量化需求
- 提升续航:减轻车身重量可以显著提高电车的续航里程。较薄的车身结构和零部件有助于降低整车重量,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消耗更少的能量。例如宝马i3采用了碳纤维车身结构,这种材质不仅强度高,而且重量轻,有效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表现。
- 改善操控性能:轻量化可以使车辆的重心更低,操控性能更好。薄型的车身设计和轻量化的零部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让车辆在转弯、加速和制动时更加灵活稳定。比如小鹏P7通过采用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以及优化车身结构,使车辆的操控性能得到了提升。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车都很薄,不同品牌和车型会根据自身的定位、功能需求等因素,在车身厚度等方面有不同的设计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