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京继续推广使用电车(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以下多方面原因:
- 政策导向与目标驱动
- 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2023 年北京入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根据规划,到 2025 年计划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车、环卫车等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 3.63 万辆。这一试点工作旨在提高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
- 新能源指标政策:2025 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配额为 10 万个,其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8 万个,并且面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 4 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市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新能源化进程。
-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需求
- 减少碳排放:北京致力于实现 “双碳” 目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果 2025 年北京实现 200 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以现有北京电网碳排放水平计算,被替换的近 150 万辆燃油车可减少 200 万吨上下的碳排放。
- 改善空气质量:公共领域汽车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全部机动车中占比较大。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氮氧化物和 PM2.5 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 产业发展与经济带动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新能源化,将带动电池制造、充电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提升产业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提升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竞争力,推动汽车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 技术进步与基础设施完善
- 技术创新应用:作为试点城市,北京在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车网双向互动等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应用。例如车网双向互动技术能够在用电高峰时回补电网,帮助调峰,这进一步拓展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提升了其使用价值。
- 充换电设施建设:北京积极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 2025 年建设充电桩 2.8 万个、换电站 90 座,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便捷性,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