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电车电池技术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发展:
- 固态电池进入验证阶段:固态电池是近几年电池领域关注度最高的技术创新,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能和更优异的低温表现。2024 年多家主流电池企业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的部分关键指标并开始样品试制,2025 年将进行装车技术验证,这是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的关键一步。半固态电池在 2024 年已实现初步商业化,2025 年将接受更广泛的市场验证,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到中端消费电子产品和更多汽车品牌的新车型上。
- 硅负极扩大应用:硅负极的理论比容量高,能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适用场景广泛,可搭配多种现有正极材料,也适用于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2024 年解决硅负极充电时体积膨胀问题的多种方案取得进展,2025 年多家车企的新能源高端车型将应用含硅负极技术,特别是低硅负极材料,其量产难度较低,成本增加少,能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使循环寿命损失不明显。
- 磷酸铁锂不断升级:磷酸铁锂电池曾因能量密度等劣势在 2017 年后市场份额下降,但 2020 年随着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通过制造工艺创新,实现了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明显提升。2025 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开始交付高压实密度铁锂材料,材料层面的进步让铁锂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逼近 25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逼近 200Wh/kg,有望在高端中大型车上实现更长续航。
- 钠电池与混动技术双向奔赴:钠电池成本较锂电池低 30%-40%,钠资源储量丰富,能缓解锂、钴等稀缺资源压力,提升供应链安全。2025 年,钠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或达 20%,市场规模超 65GWh,同时在两轮电动车行业已得到应用,并逐渐拓展到四轮电动车市场。钠电池与混动技术的结合,将为电车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和应用场景。
- 电池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优化后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根据驾驶习惯调整充放电策略,未来会更加智能化。例如,绿源的数字化电池在石墨烯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各项参数,并在出现异常时自动断电,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企业还在研发智能一体化底盘技术,能大幅提升电池包的成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