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电车脚蹬子仍具有以下功能:
- 符合法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电动自行车需具备脚踏骑行功能才能被划分为非机动车。脚蹬子是电动自行车的 “身份证”,没有它,电动自行车就不能算是 “正宗” 的非机动车,无法正常上牌、上路行驶,也不能享受非机动车道的通行权。
- 应急助力:当电车在行驶途中遇到电池没电、电机故障等突发情况时,脚蹬子可作为应急备用动力。车主能够通过踩脚踏板带动链条转动,使电动车继续前进,将车缓慢蹬至路边安全地带或附近的充电站、维修店,避免推车的麻烦,也保障了自身及他人的行车安全。此外,在一些助力车型中,用户通过脚踏提供辅助动力,可以减少电池消耗,延长续航里程。根据相关测试,适当使用脚踏助力,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以提高 10% 以上。
- 平衡重心:电动自行车本身比较轻巧,在时速 20KM/H 以上时容易重心不稳,脚蹬子有助于平衡重心,降低侧翻的危险。在高速行驶、急刹车或躲避障碍物时,脚蹬子能提供额外支撑,帮助骑行者保持平衡,提高行车安全系数,降低伤亡几率。同时,对于很多从自行车开始练起的骑行者来说,踩着脚蹬子可以让人找到骑车的感觉,带来平衡感和安全感。
- 区分车型: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外形相似,但电动摩托车速度快,需要考驾照才能骑行,而电动自行车则没有要求。脚蹬子是两者外观上的显著区别,便于交警快速区分车型,进行交通管理和执法工作。
不过,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但在这之前生产的符合旧国标的电车,脚蹬子依然具有上述功能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