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BBA 电车不好卖,主要有以下原因:
- 产品竞争力不足
- 智能化水平低:BBA 的电车在智能化方面进展缓慢,车机系统 “又慢又卡”,操作逻辑陈旧。相比之下,国产高端电车的智能交互、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都更加成熟,如问界、理想等品牌的车机流畅,语音助手响应迅速,且能提供高阶智驾功能,而一些四五十万的 BBA 电车甚至连基本的高阶智驾都没有,L2 级辅助驾驶也不如国产车。
- 配置不够丰富:在 30 - 40 万级别的国产电车基本标配空气悬架、双腔减震、四驱、激光雷达等配置,甚至还有副驾女王座椅、零重力座椅等舒适性配置的情况下,BBA 电车在配置上显得比较 “抠门”。许多 BBA 电车连前排座椅通风都没有,方向盘加热、四驱系统还需要选装,部分车型的用料塑料感强,车内还充满 “燃油车味道”,豪华感不足。
- 技术创新滞后:BBA 在电动化转型上相对较慢,大部分车型采用 “油改电” 模式,不仅浪费空间,还无法有效提升续航里程等核心性能指标。此外,BBA 在电池技术、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创新较少,相比之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CTB 电池技术,小鹏的城市 NGP 智能驾驶技术等都更具创新性。
- 品牌形象与定位问题
- 品牌溢价受冲击:BBA 以往凭借品牌豪华形象拥有较高品牌溢价,但在电动车领域,其品牌光环有所褪色。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性能和性价比,BBA 电车在价格大幅下降后,品牌溢价不再明显,且部分消费者认为其产品力与价格不匹配。
- 定位模糊:BBA 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没有明确自身在新能源市场的定位。既想保留传统豪华品牌的形象和优势,又想迎合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导致产品在设计、功能等方面显得有些 “不伦不类”,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特定需求。
- 市场竞争激烈
- 国产新能源品牌崛起:中国新能源品牌发展迅速,在技术上几乎没有短板,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辆设计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并且能够快速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品牌的产品不仅在性能上能够与 BBA 电车相媲美,在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
- 特斯拉的竞争: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在技术研发、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产品以高性能、长续航和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BBA 电车在与特斯拉的竞争中,往往在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处于劣势。
- 战略决策与市场适应问题
- 船大难掉头:BBA 作为传统豪华汽车品牌,主要收入仍然依赖燃油车,因此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它们不敢轻易放弃燃油车市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资源全部投入到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中,导致电动化转型步伐缓慢。
- 全球化的两难:BBA 需要考虑全球市场战略,不能只专注于中国市场。然而,中国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 60% 的份额,在全球其他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BBA 在全球战略布局上难以平衡,无法将中国市场的需求放在首位,导致其产品在适应中国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 品质问题
- 质量缺陷:BBA 电车出现过一些质量问题,如奔驰的 “烧电机事件”,宝马 iX 系列的传动系统故障、车机黑屏等问题,以及奥迪 e - tron 系列的锁电、直流桩充不进去电等案例。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也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 做工细节:部分 BBA 电车的做工细节不够精细,打开前机盖,线束杂乱,还有裸露在外的接口,完全不像豪华品牌该有的水准,这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