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有轨电车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 轨道与走行技术
- 钢轮钢轨技术:采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地面两条钢轨承担电车重力并起导向作用,类似地铁。轨道一般采用槽型轨,结构分为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和埋入式轨道。有砟轨道造价低廉、养护方便,一般用于郊区;无砟轨道能满足城市环境要求,但线路独立占用道路资源;埋入式轨道则将轨道结构埋在道路铺面下,轨顶与路面平齐,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享路权。
- 胶轮导轨技术:车辆行走系统为橡胶轮胎,导向轮经导轨引导车辆运行。导轨一般焊接为无缝结构,铺设于路面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中。这种技术的有轨电车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较低的噪音。
- 车辆技术
- 低地板设计:有 70% 和 100% 低地板车辆,方便乘客上下车,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
- 铰接式设计:车辆有单节车和铰接车之分,铰接车有四轴、六轴和八轴等不同形式,通过关节式铰接装置连接,总体布局紧凑,能更好地适应弯道和狭窄街道。
- 先进的制动与悬挂系统:设有空气制动、电制动、磁轨制动、弹簧储能停车等设备,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性能良好,能确保车辆安全快速停车。同时,悬挂系统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 供电技术
- 接触网供电:是最基本、成熟和可靠的供电方式。接触网悬挂在轨道上方,车辆通过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线受电。虽然在交叉口区域景观效果较差,但可通过一些方法改善。
- 无触网供电:包括第三轨供电和储能式供电。第三轨供电采用在地面上铺设的供电轨,车辆底部安装受电靴取电,通过感应装置控制导电段带电,保证安全。储能式供电则适用于局部困难路段,利用车辆自带的储能装置储存电能,如采用超级电容、锂电池等。
- 信号与控制技术
- 优先通行信号控制:在交叉口基本实现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的信号控制,通过与交通信号系统的联动,减少有轨电车在路口的等待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用精准感知和定位等技术,实现自动循迹、辅助运行和安全防护等功能,确保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间隔和路线运行,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如上海临港中运量 T1 示范线的智能数字轨道交通系统(iDRT),以数字化磁标签作为虚拟轨道,配合列车运行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车辆的自动循迹和安全运行。
- 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
- 自动驾驶技术:一些城市正在研发和试点自动驾驶有轨电车技术,如波兰波兹南市的项目,通过集成人工智能的软件系统,使有轨电车能够识别障碍物、精确停靠站台、保持行驶速度,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做出及时反应。
- 车载信息系统:为乘客提供实时站点信息、路线更新和交通动态等,还可能配备 USB 充电接口等便民设施,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 视频监控系统:车内和车外安装多个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和周边环境,保障乘客安全和运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