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时不买电车保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保险费用高:
- 赔付率高: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相对较高,部分财险公司承保的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率比燃油车高 70% 左右。一方面,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营运车占比较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率。高事故率导致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较高,2023 年新能源车险的平均赔付率近 85%,2024 年预计达到 87%,比燃油车高出近 15 个百分点。保险公司为了平衡风险和利润,会相应提高新能源车险的保费。
- 维修成本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集成度高,装配大量电子元件,如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尚不成熟,集成化率高,一旦出现故障,更换成本高。另外,有些车型采用一体化车身,碰撞后不易钣金修复,只能一体更换,且电池更换成本高,这些都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较高,进而导致保险费用增加。对于车主来说,较高的保险费用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划算,尤其是当车辆的维修费用相对较低或者车辆已经过了质保期,车主可能会选择不购买电车保险。
- 保险公司拒保或限制承保:
- 风险不可控: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风险不可控。例如,电池在老化后,性能会下降,出现故障的概率增加,而且电池的维修和更换成本高昂。此外,如果车辆脱保后在外面修车,特别是修电池包、电控等关键部件,保险公司无法准确掌握车辆的维修情况和质量,这也增加了保险赔付的风险。对于车龄较长的电车,保险公司通常会认为其风险较高,可能会拒绝承保车损险。
- 行驶里程和使用性质:保险公司会通过车辆行驶的里程数等因素判断一辆车是否从事网约车活动。如果车辆被判定为有网约车之类的营运行为,风险系数评分就会高,续保时系统可能审核不通过。因为营运客车的风险比私家车高,其保费也更高,保障范围和理赔方式与私家车保险有所不同。
- 车主自身因素:
- 车辆残值低:新能源汽车的贬值速度相对较快,随着车龄的增长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车辆的残值可能会大幅下降。对于一些老车主来说,车辆的残值已经不高,而购买车损险的费用却仍然较高,他们可能会觉得购买车损险的性价比不高,从而选择只购买交强险和三者险等基本险种,以降低保险费用支出。
- 对车辆维修有信心:部分车主可能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和车辆的状况比较有信心,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即使发生小的事故,维修费用也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选择不购买电车保险,以节省保险费用。此外,如果车主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车辆维修问题,例如车辆还在厂家的质保期内,或者自己有熟悉的修车厂可以提供较为优惠的维修服务,他们可能也会觉得购买保险的必要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