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纯电车既有方便之处,也有一些局限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方便之处
- 日常通勤经济便捷:对于城市内的日常通勤,纯电车完全能够胜任。如今主流纯电车型续航可达 600 公里以上,如比亚迪海豹 700 公里、小鹏 G9 702 公里,即使每天往返通勤距离较长,也无需频繁充电。而且,纯电车用电成本低,每公里行驶成本约为 0.23 元,相比之下,燃油车每公里成本约 0.5 元。同时,在一些限号、限牌的城市,纯电车的绿牌可以不受限制,出行更加自由。
- 驾驶体验舒适:纯电车噪音小,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远低于燃油车,能提供安静的驾驶环境。其动力强劲,电机扭矩输出出色,加速迅猛,驾驶感受好。此外,纯电车通常配备先进的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科技感十足,让驾驶更加轻松有趣。
- 保养简单费用低:纯电车的保养相对简单,主要是检查线路和电池组等,不像燃油车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等,保养费用较低。
- 充电设施逐渐完善: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 2024 年 5 月底,累计建成充电桩 992.4 万台,总体车桩比达到 2.4:1,其中公共桩 304.9 万台,私人桩 687.4 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基本都配备了快充桩,很多都是新安装的,设备先进,充电速度较快。
局限性
- 续航里程有限:虽然现在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有了很大提升,但实际续航里程仍受季节、路况和电池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在冬天开空调跑高速时,续航可能会大幅下降,这使得长途旅行时需要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存在一定的里程焦虑。
- 充电时间长:慢充一般需要 8 小时左右,快充也需要 2 小时左右,相比燃油车加油的时间要长得多。如果遇到充电高峰期,还可能需要排队等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出行效率。
- 部分地区充电设施不足:尽管充电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老旧小区,公共充电桩仍然比较匮乏,安装私人充电桩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如车位紧张、电力容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充电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