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虚标严重吗

2025-02-11 22:20:16  阅读 5 次 评论 0 条

纯电车存在一定的续航里程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说虚标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部分纯电车存在被认为“虚标”的现象及原因

  • 测试标准与实际工况差异:目前常见的CLTC、NEDC等测试工况相对理想化。如CLTC工况没有120km以上的超高速驾驶阶段,NEDC测试速度曲线设计简单,都难以完全还原真实驾驶中的复杂路况,导致车辆在实际行驶,尤其是高速行驶等场景下,续航大幅低于标称续航。
  • 环境因素影响:温度对电池性能影响大,低温时电池活性下降,能量释放减少,续航可能大幅缩短,冬季续航减半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时,夏季和冬季使用空调都会增加电耗,进一步缩短续航里程。
  • 驾驶习惯差异:急加速、急刹车、频繁变道等激烈驾驶行为会使车辆瞬间消耗大量电量,而平稳驾驶能让能量利用更高效。不同驾驶习惯的人驾驶同一辆车,续航里程可能相差甚远。
  • 车辆自身特性:车身越重、风阻系数越大,车辆行驶时能耗越高,续航越短。不同的电池材料和热管理技术也会影响续航,例如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活性更差。
  • 车载设备能耗:如今纯电车配备的大屏幕多媒体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持续运行会消耗不少电量,从而缩短续航里程。

从实际数据看整体情况
据易车网的纯电动车型实测续航折现率排行榜显示,部分表现好的车型如别克E4折现率达到92.5%,宝马iX、i4和i3等折现率均超过90%,榜单前20名车型的折现率均在80%以上。这表明多数车虽有差距,但尚在合理范围,不能算严重虚标。当然也有个别车型虚标较为明显,如吉利极氪001的2023款WE版100kWh,官方宣传续航741公里,实际测试仅525.1公里,折扣率70.9%。
相关法规与监管对虚标现象的约束
我国已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车企钻空子的现象,行业监管在续航里程测试和标注上的监督力度还需加强,审查和处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进步对改善续航真实性的作用
随着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加速,未来电动车的续航有望实现质的飞跃。同时,电池管理系统也日益智能,能够更精准地根据路况、驾驶习惯和环境温度来调整电池的输出功率,保障续航稳定性。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620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